靡:无,没有;孑遗:遗留,剩余。没有剩余。
《诗经 大雅 云汉》:“兢兢业业,如霆如雷。周余黎民,靡有孑遗。”
靡:无。孑遗:余剩,遗留。 没有遗留下来的。语出《诗.大雅.云汉》:“周余黎民,靡有孑遗。”陈奂传疏:“《方言》、《广雅》皆云:‘孑,余也。’靡孑遗,即无余遗。”汉.郑玄《诗谱序》:“有夏承之,篇章泯弃,靡有孑遗。”《晋书.刑法志》:“逆臣董卓,荡覆王室,典宪焚燎,靡有孑遗。”《隋书.经籍志》:“惠怀之乱,京华荡覆,渠阁文书,靡有孑遗。”宋.宇文懋昭《大金国志.许奉使行程录》:“自经兵火之后,屋舍居民,靡有孑遗。”也表示没有一点遗漏。唐.刘知几《史通.烦省》:“及干令升(宝)史议,历诋诸家而独归美《左传》,云(左)丘明能以三十卷之约,括囊二百四十年之事,靡有孑遗。” 述宾 靡,无,没有。孑遗,剩余,遗留。没有遗留下来的。语出《诗经·大雅·云汉》:“周馀黎民,靡有孑遗。”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中国之一线生机,芟夷斩伐而~者,皆在此三十年也。”△用于描写天灾人祸等大变故造成的严重的后果和状态。→荡然无存 ?薪尽火传
浪费,奢侈:~荡。~费。侈~。 分散:~散(消灭)。 古同“糜”,糜烂。
存在:~关。~方(得法)。~案可稽。~备无患。~目共睹。 表示所属:他~一本书。 表示发生、出现:~病。情况~变化。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一丈多深。 表示大、多:~学问。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劳。~请。 无定指,与“某”相近:~一天。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夏。~宋一代。
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单独,孤单:~然一身。茕茕~立。~遗生物(活化石)。 〔~孓〕蚊的幼虫。通称“跟头虫”。 古同“戟”,古代兵器名。
丢失:~失。~落。 漏掉:~忘。~漏。 丢失的东西,漏掉的部分:补~。路不拾~。 余,留:~留。~俗。~闻。~址。~风。~憾。~老(➊经历世变的老人;➋仍然效忠前一朝代的老人)。 死人留下的:~骨。~言。~嘱。 不自觉地排泄:~尿。~精。 生物体的构造和生理机能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传。 抛弃:~弃。
《唐韻》文彼切《廣韻》文被切《集韻》母被切《韻會》母彼切,𠀤音骳。 《說文》披靡也。 《廣韻》偃也。 《左傳·莊十年》望其旗靡。 《史記·項羽紀》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 《註》正義曰:靡,言精體低垂。 又《玉篇》侈靡,奢侈也。 《周禮·地官·司市》以政令禁物靡而均市。 《註》靡,謂侈靡也。 《禮·檀弓》若是其靡也。 《戰國策》專淫逸侈靡。 又《揚子·方言》私小也。秦晉曰靡。 《註》靡,細好也。 《司馬相如·上林賦》靡曼美色於後。 《註》張揖曰:靡,細也。 又《爾雅·釋言》靡,無也。 《書·咸有一德》命靡常。 《詩·邶風》靡日不思。 《揚雄·解嘲》胥靡爲宰。 《註》張晏曰:靡,無也。言相師以無爲作宰者也。 又《玉篇》罪累也。 《詩·周頌》無封靡于爾邦。 《傳》封,大也。靡,累也。 《疏》奢侈淫靡,是罪累也。 又《書·畢命》商俗靡靡。 《疏》韓宣子稱紂使師延作靡靡之樂。靡靡者,相隨順之意。 《史記·淮隂侯傳》燕從風而靡。 又《儒林傳》靡然鄕風。 又《史記·殷本紀》說爲胥靡。 《註》靡,隨也。古者相隨坐,輕𠛬之名。 又《詩·王風》行邁靡靡。 《傳》靡靡,猶遲遲也。 又《史記·司馬相如傳》敞望靡徙。 《註》靡徙,失正也。 又《司馬相如·上林賦》登降施靡。 《註》施靡,猶連延。 又《司馬相如·上林賦》明月珠子,玓瓅江靡。 《註》靡,崖也。 又胥靡,周地。見《左傳·定六年》。 又《禮·月令》孟夏之月,靡草死。 《註》靡草,薺葶藶之屬。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忙皮切,音麋。分也。 《易·中孚》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 《註》靡,散也。分散而共之。 《集韻》通作縻。 又《揚子·方言》靡,滅也。 《孟子》靡爛其民而戰之。 《前漢·景十三王傳》日夜靡𧗊。 又《越語》靡王躬身。 《註》靡,損也。 《戰國策》寡人屈於內,而四國靡於外。 《荀子·君道篇》無靡費之用。 又與𢌁通。 《揚雄·反離騷》精瓊靡與秋菊。◎按離騷本作𢌁。 又《集韻》眉波切,音摩。散也。 又《左傳·成二年》師至於靡筓之下。 《註》山名。 《釋文》靡,如字,又音摩。 又《莊子·齊物論》與物相刃相靡。 《荀子·性惡篇》身日進於仁義,而不自知也者,靡使然也。 《註》磨,切也。 《史記·淮南王衡山王傳贊》亦其俗薄臣下漸靡使然也。 又《集韻》莫加切,音麻。收麻,縣名,在益州,外靡藥草所出。 《前漢·地理志》益州郡收麻縣。 《註》李奇曰:靡音麻,卽升麻,殺毒藥所出也。 又《集韻》《韻會》𠀤縻詖切,音媚。 《集韻》偃也,曳也,散也。 《前漢·郊祀歌》衆嫭𠀤綽奇麗,顔如荼兆逐靡。 又《揚雄·甘泉賦》今朝廷純仁,遵道顯義。幷包書林,聖風雲靡。 《註》師古曰:靡,𠀤武義反。
『有』《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𠀤音友。 《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 《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 又《玉篇》不無也。 《易·大有疏》能大所有。 又《繫辭》富有之謂大業。 又《詩·商頌》奄有九有。 《傳》九有,九州也。 又《左傳·桓三年》有年。 《註》五穀皆熟書有年。 又《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 又姓。 《論語》有子。 《註》孔子弟子有若。 又《集韻》尤救切。與又通。 《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 《詩·邶風》不日有曀。 《註》有,又也。 又《韻補》叶羽軌切。 《前漢·敘傳》文豔用寡,子虛烏有。寄言淫麗,託風終始。 又叶演女切。 《徐幹·齊都賦》主人盛饗,期盡所有。三酒旣醇,五齊惟醹。
『孑』《廣韻》居列切《集韻》《韻會》吉列切《正韻》古屑切,𠀤音結。 《說文》人無右臂形。 《玉篇》單也,餘也,後也,短也。 《集韻》健也。 《詩·大雅》靡有孑遺。言周之民無復有遺者。 又孑孑,特出貌。 《詩·鄘風》孑孑干旌。 又戟也。 《周禮·夏官·大司馬司戈盾註》戈有旁出者爲句孑。 《左傳·莊四年》楚武王荆尸,授師孑焉以伐隨。 《揚子·方言》凡戟而無刅謂之孑。俗作𨥂。 又孑孒,水中赤蟲。游水際,遇人則沈。俗呼沙蟲。一名蜎蠉。 《淮南子·說林訓》孑孒爲蟁。 《註》倒跂蟲也,化爲蟁。蟁卽蚊也。 又姓。見《奇姓通》。 又《集韻》激質切,音吉。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