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从腹诽


   诽:毁谤。表面顺从,心里不以为然。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miàn cóng fù fěi
成语注音 ㄇ一ㄢˋ ㄘㄨㄥˊ ㄈㄨˋ ㄈㄟˇ
成语简拼 mcff
常用程度 一般
成语繁体 面從腹誹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诽:毁谤。表面顺从,心里不以为然。


近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六十三回:“世兄果为嫌家伯语重,何难回头是岸,万不可面从腹诽。”


成语典故

并列 腹诽,嘴上不说,心里反对。表面顺从,心里不以为然。《歧路灯》63回:“世兄果不嫌家伯语重,何难回头是岸,万不可~。”△贬义,指虚假顺从。→面从背违 ?心口如一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一般指人和脊椎动物躯干的一部分,介于胸和骨盆之间,包括“腹壁”、“腹腔”及内脏(通常称“肚子”):~部。~膜。~水。~泻。~疾。心~(喻极亲近的人)。~稿。~诽(指口里不说而心里不以为然。亦作“腹非”)。遗~子。 喻地区的前部、内部或中部:~地。~背受敌。 厚:“(冬季之月)冰方盛,水泽~坚,命取冰。” 怀抱:“出入~我。”

捏造事实,说别人坏话:~谤。~章。腹~心谤。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面』

《唐韻》《集韻》《韻會》𠀤彌箭切,音偭。 《說文》本作𠚑,顏前也。从𦣻,象人面形。 《書·益稷》汝無面從,退有後言。  又見也。 《禮·曲禮》夫爲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 《註》反言面者,從外來,宜知親之顏色安否。 《儀禮·聘禮》𢷤者出請事,賔面如覿幣。 《註》面,亦見也。 《周禮·秋官·司儀》私面。 《註》私覿也。  又向也。 《書·周官》不學牆面。 《疏》人而不學,如面向牆。 《禮·曲禮》天子當依而立,諸侯北面而見天子,曰覲。  又《玉藻》唯君面尊。 《註》面,猶鄕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面朝後市。  又《廣韻》前也。 《儀禮·士冠禮》覆之面葉。 《註》面,前也。  又《韻會》方面,當四方之一面也。 《書·顧命》大輅在賔階面,綴輅在阼階面。 《周禮·冬官考工記》或審曲面勢。 《註》審察五材曲直方面形勢之宜。 《史記·留侯世家》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  又《韻會》相背曰面。 《史記·項羽紀》馬童面之。 《註》如淳曰:面,不正視也。 《前漢·項羽傳註》師古曰:如淳說非也。面謂背之,不面向也。面縛亦謂反背而縛之,杜元凱以爲但見其面,非也。  又《前漢·張敞傳》自以便面拊馬。 《註》師古曰:便面,扇之類也。亦曰屛面。 《廣韻》彌箭切《集韻》《韻會》眠見切《正韻》莫見切,𠀤音眄。 《說文》麥末也。 《束析麪賦》重羅之麪,塵飛雪白。 《玉篇》蜀以桄榔木屑爲麪。 《廣雅》𥽘,謂之麪。別作麵,非是。 《正字通》俗麪字。 《齊書·禮志》永明九年正月詔,太廟四時祭,薦宣皇帝麵起餠。

『从』

《說文》從本字。 《陸佃曰》二人向陽爲从,向隂爲比。士之趨嚮,不可不愼。 《廣韻》疾容切《集韻》《韻會》《正韻》牆容切,𠀤俗平聲。 《說文》本作从。相聽也。 《書·益稷》汝無面從。 《說命》后從諫則聖。  又《廣韻》就也。 《易·乾卦》雲從龍,風從虎。 《禮·曲禮》謀于長者,必操几杖以從之。  又《爾雅·釋詁》自也。 《詩·小雅》伊誰云從。 《箋》言譖我者,是言從誰生乎。 《晉書·明帝紀》不聞人從日邊來。  又姓。 《廣韻》漢有將軍從公。 《何氏姓苑》今東筦人。  又《廣韻》《集韻》𠀤七恭切,促平聲。 《廣韻》從容也。 《正韻》從容,舒緩貌。 《書·君𨻰》從容以和。 《禮·中庸》從容中道。  又《集韻》書容切,音舂。從容,久意。 《禮·學記》待其從容,然後盡其聲。  又《集韻》將容切,音蹤。東西曰衡,南北曰從。 《詩·齊風》衡從其畝。 《史記·蘇秦傳》從合則楚王,衡成則秦帝。  又與蹤通。 《史記·聶政傳》重自𠛬以絕從。 《前漢·張湯傳》從迹安起。  又《集韻》祖動切,音總。太高貌。 《韻會》髻高也。 《禮·檀弓》尔無從從爾。  又《集韻》鋤江切,浞平聲。義同。  又《唐韻》慈用切《集韻》《類篇》《韻會》才用切,𠀤俗去聲。 《說文》本作𨑢。隨行也。 《詩·齊風》其從如雲。 《論語》從我者,其由與。  又《韻會》從天子曰法從,侍從。 《書·囧命》其侍御僕從。 《前漢·揚雄傳》趙昭儀,每上甘泉常法從。 《註》師古曰:以法言當從耳。一曰從,法駕也。 《後漢·百官志》羽林郞掌宿衞侍從。  又《集韻》《類篇》𠀤似用切,音頌。同宗也。 《爾雅·釋親》父之世父,叔父爲從祖,祖父。父之世母,叔母爲從祖,祖母。 《釋名》從祖父母,言從己親祖別而下也,亦言隨從己祖以爲名也。  又《集韻》子用切。與縱同。 《禮·曲禮》欲不可從。 《論語》從之純如也。

『腹』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方六切,音福。 《說文》本作腹,厚也。一曰身中。 《爾雅·釋詁》腹,厚也。 《詩·小雅》出入腹我。 《傳》厚也。 《箋》腹,懷抱也。 《禮·月令》孟冬之月,水澤腹堅。 《註》腹,厚也。  又《增韻》肚也。 《釋名》腹,複也,富也,腸胃之屬,以自裹盛復於外複之,其中多品,似富者也。 《易·說卦》坤爲腹。 《疏》坤能包藏含容,故爲腹也。  又凡借以喻物。 《詩·周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河圖引蜀謠》汶阜之山,江出其腹。  又遺腹。 《前漢·昭帝紀》泗水戴王有遺腹子煖。  又腹疾。 《左傳·宣十六年》叔展曰:河魚腹疾柰何。  又衣名。 《釋名》抱腹,上下有帶,抱裹其腹,上無襠者也。  又姓。 《戰國策》腹擊爲室而鉅。 《註》趙臣。  又人名。 《史記·燕世家》燕王命相栗腹約歡趙。  又《韻補》叶音必。 《易林》隂寒主疾,水離其室。民飢于食,不病心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