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缚衔璧


   两手反绑而面向前,口含碧玉以示不生。古人用以表示投降请罪。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miàn fù xián bì
成语注音 ㄇ一ㄢˋ ㄈㄨˋ ㄒ一ㄢˊ ㄅ一ˋ
成语简拼 mfxb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靣縛銜璧
成语英文 face the wall with one's hands bound and with a piece of jade bitten with one's teeth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两手反绑而面向前,口含碧玉以示不生。古人用以表示投降请罪。


近义词



成语示例


北齐·杜弼《为东魏檄梁文》:“若吴之王孙,蜀之公子,顿时以动,见机而作,面缚衔璧,肉袒牵羊,归款军门,委命下吏。”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六年》:“许男面缚衔璧,大夫衰绖,士舆榇。”


成语典故

面缚:两手反绑而面向前。衔璧:口含璧玉。古人用以表示投降请罪。《左传.僖公六年》:“许男面缚衔璧,大夫衰绖,士舆榇。”清.汤斌《柘城窦克勤日录》:“不知微子,商之元子也,亦圣人也,岂有归周之理,甚至有面缚衔璧之说,何其敢于诬圣人也!” 并列 面缚,两手在背后反绑而面向前。衔璧,口中含着璧玉,以示不生。古人用来表示投降谢罪的行为。《左传·僖公六年》:“许男~,大夫衰绖,士舆榇。”△贬义。用于投降谢罪方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捆绑:绑~。手无~鸡之力。解~。 拘束:束~。作茧自~。

马嚼子。 用嘴含,用嘴叼:~枚。燕子~泥。 含在心里:~恨。~冤。~恤(含哀,怀着忧伤)。~戢(敛藏于心,表示衷心感激)。 接受,奉:~命。 指前后相接:~接。 职务和级别的名号:学~。军~。官~。

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玉,古代在典礼时用作礼器,亦可作饰物。 美玉的通称:~人(即“玉人”,指容貌秀美的人)。~日(像璧玉一样圆而亮的太阳)。~月。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面』

《唐韻》《集韻》《韻會》𠀤彌箭切,音偭。 《說文》本作𠚑,顏前也。从𦣻,象人面形。 《書·益稷》汝無面從,退有後言。  又見也。 《禮·曲禮》夫爲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 《註》反言面者,從外來,宜知親之顏色安否。 《儀禮·聘禮》𢷤者出請事,賔面如覿幣。 《註》面,亦見也。 《周禮·秋官·司儀》私面。 《註》私覿也。  又向也。 《書·周官》不學牆面。 《疏》人而不學,如面向牆。 《禮·曲禮》天子當依而立,諸侯北面而見天子,曰覲。  又《玉藻》唯君面尊。 《註》面,猶鄕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面朝後市。  又《廣韻》前也。 《儀禮·士冠禮》覆之面葉。 《註》面,前也。  又《韻會》方面,當四方之一面也。 《書·顧命》大輅在賔階面,綴輅在阼階面。 《周禮·冬官考工記》或審曲面勢。 《註》審察五材曲直方面形勢之宜。 《史記·留侯世家》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  又《韻會》相背曰面。 《史記·項羽紀》馬童面之。 《註》如淳曰:面,不正視也。 《前漢·項羽傳註》師古曰:如淳說非也。面謂背之,不面向也。面縛亦謂反背而縛之,杜元凱以爲但見其面,非也。  又《前漢·張敞傳》自以便面拊馬。 《註》師古曰:便面,扇之類也。亦曰屛面。 《廣韻》彌箭切《集韻》《韻會》眠見切《正韻》莫見切,𠀤音眄。 《說文》麥末也。 《束析麪賦》重羅之麪,塵飛雪白。 《玉篇》蜀以桄榔木屑爲麪。 《廣雅》𥽘,謂之麪。別作麵,非是。 《正字通》俗麪字。 《齊書·禮志》永明九年正月詔,太廟四時祭,薦宣皇帝麵起餠。

『璧』

《唐韻》北激切《集韻》《韻會》必益切《正韻》必歷切,𠀤音辟。 《說文》瑞玉,圜器也。 《玉篇》瑞玉圜以象天也。 《白虎通》璧者,外圜象天,內方象地。 《詩·衞風》如圭如璧。 《爾雅·釋器》肉倍好謂之璧。 《註》肉,邊也。好,孔也。  又星名。 《詩·衞風·定之方中疏》璧居南則在室東,故因名東璧也。通作辟。  又《韻補》叶必洛切,音近博。 《江淹·擬曹植雜詩》君王禮英賢,不吝千金璧。從容冰井臺,淸池映華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