鞫为茂草


   谓杂草塞道。形容衰败荒芜的景象。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jū wéi mào cǎo
成语注音 ㄐㄨ ㄨㄟˊ ㄇㄠˋ ㄘㄠˇ
成语简拼 jwmc
感情色彩 贬义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鞫為茂艸
成语结构  紧缩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谓杂草塞道。形容衰败荒芜的景象。


近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诗经·小雅·小弁》:“掓掓周道,鞫为茂草。”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审问犯人:~讯。 穷究。 姓。

草木旺盛:~盛。丰~。 美,有才德:~士。~才(即“秀才”)。 有机化合物,环戊间二烯的简称。无色液体,用来制农药、塑料等。 古同“懋”,勉。

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广义指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包括庄稼和蔬菜:青~。野~。茅~。水~。花~。~鞋。~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以此自称山野间的住所,有自谦卑陋的意思)。~原。~坪。~行露宿。~菅人命。 特指用作燃料、饲料的稻麦之类的茎叶:~料。柴~。稻~。 粗糙,不细致:~率(shuài )。~鄙(粗野朴陋)。~具(粗劣的食物)。 汉字的一种书体:~书。~字(亦为旧时谦称自己的别名)。章~(草书的一种,笔画保存了一些隶书的笔势,因其最初用于奏章,故名“章草”)。狂~。~体(❶指汉字草书;❷拼音文字的手写体,有大草、小草之分)。 打稿子,亦指稿子;引申为初步的,非正式的:~拟。~诏(为皇帝草拟诏书)。 荒野,原野,引申为在野的、民间的:~野。~莽。~寇。~贼。 雌性的(用于某些家畜、家禽):~鸡。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鞫』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居六切,音菊。 《說文》窮理罪人。 《玉篇》問鞫也。 《爾雅·釋言》鞫、究,窮也。 《詩·大雅》鞫哉庶政。 《史記·酷吏傳》訊鞫論報。  又《詩·邶風》昔育恐育鞫,及爾顚覆。 《傳》鞫,窮也。 《釋文》鞫亦作諊。  又《詩·大雅》芮鞫之卽。 《箋》水之內曰隩,水之外曰鞫。 《爾雅·釋丘》厓內爲隩,外爲隈。 《疏》隈,當作鞫。傳寫誤也。  又地名。 《左傳·成二年》次于鞫居。 《註》衞國地。 《集韻》本作𥷚。或作𥲾、𥲩。

『茂』

《唐韻》《集韻》《韻會》𠀤莫𠊱切,音懋。 《說文》草豐盛。 《詩·小雅》如松柏之茂。 《易·无妄》先王以茂對時,育萬物。 《註》茂,盛也。  又《詩·大雅》種之黃茂。 《註》茂,美也。 《前漢·吳王濞傳》歲時存問茂才。 《註》美材之人。  又《爾雅·釋詁》茂,勉也。 《周語》先王之于民也,茂正其德,而厚其性。  又《白虎通》五人曰茂。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戌曰閹茂。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右扶風茂陵。 《註》本槐里之茂鄕。  又姓。 《正字通》漢有沮陽令茂眞。  又與懋通。 《前漢·董仲舒傳》《書云》:茂哉,茂哉。  又《正韻》音畝。 《前漢·班固敘傳》支葉碩茂。 《師古註》茂,莫口切。  又《詩·本音》子之茂兮,讀耄。古茂、卯同音,故《史記·律書》云:丣之爲言茂也。  又《毛詩古音攷》音每。 《魏武·歩出東門行》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又《韻補》滿補切,音母。 《易林》當夏六月,枝葉盛茂。鸞鳥以庇,召伯避暑。  又莫故切,音暮。 《白居易詩》有木名櫻桃,得地早滋茂。葉密獨承日,花繁偏受露。  又《正字通》入曷韻,音末。 《周武王·筆銘》毫毛茂茂,䧟水可脫,䧟文不可活。 《直音》作茂。茂字从艸作。

『草』

《唐韻》采老切《集韻》在早切《韻會》《正韻》采早切,𠀤音懆。 《說文》作艸,百卉也。經典相承作草。 《書·禹貢》厥草惟繇。 《詩·小雅》在彼豐草。 《禮·祭統》草艾則墨,未發秋政,則民弗敢草也。 《註》草艾,謂艾取草也。 《論衡》地性生草,山性生木。 《大戴禮·易本命》食草者善走而愚。  又《史記·陳丞相世家》惡草具進。 《註》草,粗也。  又《篇海》苟𥳑曰草草。 《春秋·隱四年》公及宋公遇于淸。 《註》遇者草次之期,二國各𥳑其禮也。 《疏》草次,猶造次也。  又《詩·小雅》勞人草草。 《傳》草草,勞心也。  又《易·屯卦》天造草昧。 《疏》言天造萬物于草創之始。  又《前漢·淮南王傳》常召司馬相如等視草廼遣。 《註》謂爲文之草藳。 《百官志註》一曹有六人,主作文書起草。 《後漢·𨻰寵傳》蕭何草律。  又《魏志·衞覬傳》覬好古文,隷、草無所不善。  又姓。 《正字通》草中。  又《韻補》脞五切,徂上聲。 《徐幹·齊都賦》焚梗林,燎圃草。  又此苟切,凑上聲。 《邊讓·章華賦》攜西子之弱腕兮,援毛嬙之素肘。形便纖以嬋娟兮,若流風之靡草。  又《說文》自保切,音皁。草斗,櫟實也,一曰橡斗子。 《徐鉉曰》今俗以此爲艸木之艸,別作皁字,爲黑色之皁。案櫟實可染白爲黑,故曰草,通用。今俗書或从白从十,或从白从七,皆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