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言鞭辟近里。
宋 朱熹《答范伯崇书》:“凡事自立章程,鞭约近里,勿令心志流漫。”
犹鞭辟近里。宋 朱熹《答范伯崇书》:“凡事自立章程,鞭约近里,勿令心志流漫。” 见“鞭辟近里”。宋·朱熹《答范伯崇书》:“凡事自立章程,~,勿令心志流漫。”
驱使牲畜的用具,柔软像绳子:~杆。~长莫及。 用鞭子抽打:~打。~扑。~责。~策。 形状细长类似鞭子的东西:教~。 一种古代兵器,铁制有节,无锋刃:钢~。竹节~。 编连成串的爆竹:~炮。小~。
绳子。 拘束,限制:~束。~法。制~。~定俗成。 共同议定的要遵守的条款:立~。条~。契~。 事先说定:~见。~会。 邀请:~请。~集。 节俭:节~。俭~。 简要,简单:由博返~。简~。 大略:~计。~莫。~略。 算术上指用公因数去除分子和分母使分数简化:~分。
用秤称:~~。~一下。
距离短,与“远”相对:接~。附~。靠~。~路。~景。舍~求远。~在眉睫。~朱者赤,~墨者黑。~水楼台。 现在以前不久的时间:~况。~来。~代。~岁。~闻。~照。~体诗。 亲密:亲~。~亲。~臣。平易~人。 差别小,差不多:接~。相~。 浅显:言~旨远。
居住的地方:故~。返~(回老家)。 街坊(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弄(lòng )。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一~(等于五百米)。~程牌。 衣物的内层:被~。 内部,与“外”相对,并引申为一定范围以内:~外。心~。这~。那~。 姓。
《唐韻》《集韻》《韻會》𠀤𤰞連切,音編。 《說文》本作𩌻。驅也。 《玉篇》笞也。馬箠也。 《書·舜典》鞭作官𠛬。 《傳》以鞭爲治官之𠛬。 《左傳·僖二十三年》左執鞭弭,右屬櫜鞬。 《禮·曲禮》乗路馬,必朝服載鞭策,不敢授綏。 《周禮·地官·司市》凡市入,則胥執鞭度守門。 《史記·三皇紀》以赤鞭鞭草木。
『近』《廣韻》其謹切《集韻》《韻會》《正韻》巨謹切,𠀤音瘽。 《玉篇》不遠也。 《詩·小雅》會言近止。 《易·繫辭》近取諸身。 又《廣韻》幾也。言庶幾也。 《論語·其庶乎註》庶言近道也。 又《韻會》迫也。 《易·繫辭》二多譽,四多懼,近也。 《註》位偪于君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巨靳切,音覲。 《說文》附也。 《增韻》親也,近之也。 《書·五子之歌》民可近,不可下。 又《洪範》是訓是行,以近天子之光。 《韻會》凡遠近之近,上聲。附近之近,去聲。 又《集韻》居吏切,音記。已也。辭也。 《詩·大雅》往近王舅。 《註》辭也。
『里』《廣韻》良已切《集韻》兩耳切《正韻》良以切,𠀤音裏。 《爾雅·釋言》里,邑也。 《詩·鄭風》將仲子兮,無踰我里。 《傳》里,居也。 《周禮·地官·遂人》五家爲鄰,五鄰爲里。 《前漢·𠛬法志》在壄曰廬,在邑曰里。 《風俗通》五家爲軌,十軌爲里。里者,止也,五十家共居止也。 又《正韻》路程,今以三百六十步爲一里。 又憂也。 《詩·大雅》瞻卬昊天,云如何里。 《箋》里,憂也。 又姓。 《左傳·昭十七年》鄭之未災也,里析告子產。 《註》里析,鄭大夫。 又百里、相里,複姓。 又地名。 《左傳·宣三年》子臧得罪而出,誘子華而殺之南里。 《註》南里,鄭地。 又山名。 《史記·封禪書註》高里山,在泰山下。 又《五代史·附錄》契丹所居曰梟羅箇沒里。 《註》沒里者,河也。 又古夫稱妻曰鄕里。 《南史·張彪傳》我不忍令鄕里落它處。 《沈約·山隂柳家女詩》還家問鄕里,詎堪持作夫。 又《正韻》漢制:長安有戚里,人君姻戚居之,後世因謂外戚爲戚里。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里爲式,然後可以傳衆方。 《註》里,讀爲已,聲之誤也。 《釋文》里,音以。 《唐韻》良士切《集韻》《韻會》兩耳切,𠀤音里。 《說文》衣內也。 《詩·邶風》綠衣黃裏。 又《小雅》不屬于毛,不離于裏。 又治裏,謂道氣也。 《班固·幽通賦》單治裏而外凋兮。 又《類篇》良志切,音吏。義同。 《干祿字書》俗作裏。裏字作重下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