逡,狡兔名。比喻争强斗胜,两败俱伤。
《战国策·齐策三》:“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鲍彪注:“逡,狡兔名。”
《战国策.齐策三》:“韩子卢者,天下之壮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冈者五,兔极于前,犬疲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 韩子卢与东郭逡,均善驰逐,二者争强斗胜,环山腾冈,奔跑不休,终至两败俱伤。后因以此比喻争强斗胜两败俱伤,或用以比喻善于奔驰。 明.何景明《蹇赋》:“宁骖罢服羸全以自终兮,岂能与韩卢逐而斗行步之功。”宋.辛弃疾《满江红.和廓之雪》词:“记少年、骏马走韩卢,掀东郭。” 见“韩卢逐?”。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中部、山西省东南部。 指“韩国”(位于亚洲朝鲜半岛南部)。 姓。
强迫离开:~客令。放~。驱~。 依照先后次序,一一挨着:~步。~个。~渐。~年。~一。 追赶:~鹿(喻争夺天下)。角(jué)~(争相取胜)。追~。笑~颜开。
退让,退却:~巡。
《唐韻》《正韻》直六切《集韻》《韻會》仲六切,𠀤音軸。 《說文》追也。 《左傳·隱九年》祝𣅧逐之。 又《隱十一年》子都拔戟以逐之。 又《廣韻》驅也。 《正韻》斥也,放也。 《史記·李斯傳》非秦者去,爲客者逐。 又《管仲傳》三仕三見逐。 又《玉篇》競也。 《左傳·昭元年》自無令王諸侯逐進。 《後漢·趙壹傳》捷懾逐物,日富月昌。 又《正韻》逐逐,篤實也。 又馳貌。 《易·頤卦》其欲逐逐。 又日逐,地名。 《前漢·宣帝紀》迎日逐,破車師。 又《集韻》《韻會》𠀤亭歷切,音迪。 《易》其欲逐逐。 《蘇林》音迪。 又《字彙補》同門切。與豚同。 《山海經》苦山有獸焉,名曰山膏,其狀如逐。 又《集韻》直祐切,音胄。奔也。 《山海經》夸父與日逐。 《字彙補》古文逐字。註詳辵部七畫。
『逡』《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七倫切,音踆。 《說文》復也。 《玉篇》退也,郤也。 《集韻》逡巡,行不進也。 《前漢·公孫弘傳》有功者上,無功者下,則羣臣逡。 《註》言有次第也。 《楚辭·九章》遷逡次而勿驅兮。 又月運之名。 《揚子·方言》日運爲躔,月運爲逡。 又《小爾雅》體慚曰逡。 又與㕙通,兔名。 《戰國策》東郭逡者,海內之狡兔也。 又《集韻》須閏切,音竣。逡遒,縣名。 又與駿通。 《禮·大傳》執籩豆,逡奔走。 《書·武成》作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