韫匵:藏在柜子里。把东西放在柜子里藏起来。旧时比喻怀才隐退。
韫匵:藏在柜子里。把东西放在柜子里藏起来。旧时比喻怀才隐退。
相持,吾王正在用人之际,两位将军,有此神箭,当奏闻吾王,美玉不可~。(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八回)
《论语?子罕》:“有美玉于斯,韫匵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
韫:蕴藏。匵:木匣。把玉藏在匣子里。比喻怀才待用或怀才隐退。《论语.子罕》:“有美玉于斯,韫匵而藏诸?求善贾(价)而沽诸?”亦作“韫椟而藏”。明.唐顺之《与白伯伦主事书》:“若以自珍,则只为韫椟而藏;若以相奉,则可谓不失旧物。”《东周列国志》五八回:“晋楚相持,吾王正在用人之际,两位将军,有此神箭,当奏闻吾王,美玉不可韫椟而藏。”
收藏,蕴藏,包含:~椟。~蠢(愚蠢)。石~玉而山辉。
赤黄色;赤色。 弓袋;韣(dú)也。
木匣;木柜。《説文•匚部》:“匵,匱也。”王筠句讀“字與《木部》‘櫝,同。”《論語•子罕》:“有美玉於斯,韞匵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苏曼殊《断鸿零雁记》:“旁有柚木书匵,状若鸽笼,藏书颇富。” 小棺。《漢書•楊王孫傳》:“昔帝堯之葬也,窾禾為匵。”顔師古注:“匵,即櫝字也。櫝,小棺也。”《新唐書•回鶻傳下》:“死以木匵歛置山中,或系于樹,送葬哭泣。”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连词(a.表平列,如“多~杂”。b.表相承,如“取~代之”。c.表递进,如“~且”。d.表转折,如“似是~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无信,不知其可”)。 表(从……到……):从上~下。
隐避起来:埋~。包~。~奸。~匿。隐~。蕴~。~污纳垢。 收存起来:收~。~品。~书。储~。
储放东西的地方:~府。宝~。 道教、佛教经典的总称:道~。大~经。三~(佛教经典“经”、“律”、“论”三部分)。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等省:~族。 中国西藏自治区的简称。 古同“臟”。
《唐韻》《集韻》《韻會》徒谷切《正韻》杜谷切,𠀤音獨。 《說文》匱也。 《廣韻》函也。 《前漢·五行志》乃匵去之。 《註》師古曰:匵,匱也。 又《韻會》匵通作櫝。 《前漢·楊王孫傳》窾木爲匵。 《註》師古曰:匵卽櫝字。
『而』《廣韻》如之切《集韻》《韻會》人之切,𠀤音栭。 《正韻》如支切,音兒。 《說文》頰毛也。 《註》臣鉉等曰:今俗別作髵,非是。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作其鱗之而。 《註》之而,頰𩑔也。 又《玉篇》語助也。 《詩·齊風》俟我於著乎而。 又《書·洪範》而康而色。 《傳》汝當安汝顏色。 又《詩·小雅》垂帶而厲。 《箋》而亦如也。 又《詩·大雅》子豈不知而作。 《箋》而,猶與也。 又《禮·檀弓》而曰然。 《註》而,猶乃也。 又《韻會》因辭,因是之謂也。 《論語》學而時習之。 又《韻會》抑辭,抑又之辭也。 《論語》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 又《韻會》發端之辭也。 又《集韻》奴登切,音能。 《易·屯卦》宜建侯而不寧。 《釋文》鄭讀而曰能,能猶安也。
『藏』《唐韻》昨郞切《正韻》徂郞切,𠀤音鑶。 《說文》匿也。 《易·乾·文言》潛龍勿用,陽氣潛藏。 又蓄也。 《易·繫辭》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 又兹郞切,音臧。草名。 《司馬相如·子虛賦》其埤濕,則生藏莨、蒹葭。 《註》藏莨,草中牛馬芻。 又才浪切,音臓。 《禮·月令》謹蓋藏。 《晉語》文公之出也,豎頭須,守藏者也,不從。 又與臓通。 《周禮·天官·疾醫》參之以九藏之動。 《註》正藏五,又有胃、膀胱、大腸、小腸。 《疏》正藏五者,謂心、肝、脾、肺、腎,𠀤氣之所藏。 《白虎通》人有五藏六府,何法,法五行六合也。 《說文》《漢書》通用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