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迹隐智


   谓藏匿踪迹,不露才智。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tāo jì yǐn zhì
成语注音 ㄊㄠ ㄐ一ˋ 一ㄣˇ ㄓˋ
成语简拼 tjyz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韜跡隱智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谓藏匿踪迹,不露才智。


近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北齐·刘昼《新论·韬光》:“是以古之有德者,韬迹隐智,以密其外。”


成语典故

谓藏匿踪迹,不露才智。北齐 刘昼《新论.韬光》:“是以古之有德者,韬迹隐智,以密其外。” 见“韬光晦迹”。北齐·刘昼《新论·韬光》:“是以古之有德者,~,以密其外。”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弓或剑的套子。 隐藏,隐蔽:~光养晦(隐藏才能,收敛锋芒,不使外露。亦作“韬晦”)。 用兵的谋略:~钤。~略。

脚印:踪~。足~。血~。笔~。 物体遗留下的印痕:印~。 前人遗留下的事物:古~。实~。 追寻踪迹:“汉求将军急,~且至臣家”。 据实迹考知:“~汉功臣,亦皆割符世爵”。

藏匿,不显露:~藏。~匿。~居。~士。~讳。 伤痛:~恻。 怜悯:恻~之心。

倚,靠:~几而卧(靠着几案睡眠)。

聪明,见识:~力。~慧。~商。~育。~能。~谋。才~。机~。理~。明~(a.考虑问题周到、严密;b.有远见)。足~多谋。利令~昏。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智』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知義切,音置。同𣉻。或作智。 《說文》識詞也。从白从亏从知。○按經典相承作智。 《釋名》智,知也。無所不知也。 《孟子》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荀子·正名篇》知而有所合謂之智。○按經典或通用知。  又姓。 《廣韻》晉有智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