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光荏苒


   韶光:美好的时光;荏苒:流逝。指美好的春光渐渐过去。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háo guāng rěn rǎn
成语注音 ㄕㄠˊ ㄍㄨㄤ ㄖㄣˇ ㄖㄢˇ
成语简拼 sgrr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韶光:美好的时光;荏苒:流逝。指美好的春光渐渐过去。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柯丹丘《荆钗记·分别》:“韶光荏苒,叹桑榆暮景,贫困相兼。”


成语典故

时光渐渐地过去。明.柯丹丘《荆钗记.分别》:“韶光荏苒,叹桑榆暮景,贫困相兼。” 主谓 韶光,美丽时光。美好的时光渐渐消逝。明·柯丹邱《荆钗记·分别》:“~,叹桑榆暮景,贫困相兼。”※荏,不读作rèn。△用于形容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韶华如驶 光阴似箭 日月如梭 日月逾迈 ?地老天荒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古代乐曲名。 美:~光(a.美丽的春光;b.喻美好的青年时代)。~华(同“韶光”)。~景(美丽的春光)。~秀(清秀)。

太阳、火、电等放射出来耀人眼睛,使人感到明亮,能看见物体的那种东西:阳~。月~。火~。~华(明亮的光辉)。 荣誉:~临(敬辞,意含宾客来临给主人带来光彩)。~顾。~复。 使显赫:~大。~宗耀祖。 景物:春~明媚。 光滑:~滑。~洁。~泽。 完了,一点不剩:杀~烧~。吃~用~。 露着:~膀子。 单,只:~剩下一口气。 姓。

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方形,叶椭圆形,有锯齿,开白色小花,种子通称“苏子”,可榨油;嫩叶可食。亦称“白苏”。 柔,软弱:~弱。~染(柔弱的样子)。色厉内~。 古同“戎”、“壬”,大。

〔~~〕a.草木茂盛的样子,如“~~齐芳草,飘飘笑断蓬”;b.轻柔的样子,如“~~之柔茎”。 〔荏~〕见“荏”。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韶』

《唐韻》市招切《集韻》《韻會》時饒切《正韻》時昭切,𠀤音軺。 《說文》虞舜樂也。 《玉篇》繼也,紹也。 《書·益稷》簫韶九成。 《禮·樂記》韶,繼也。 《註》韶之言紹也。言舜能繼紹堯之德。  又《左傳·襄二十九年》見舞韶濩者。 《註》殷湯樂。 《疏》言其能紹繼大禹也。  又《集韻》一曰美也。 《韻會》凡言韶華,韶光,取此。  又《韻會》州名。古百越地,漢曲江縣,隋置韶州。有兩石相對如雙闕。或曰舜作樂於此,故名韶石。  又姓。 《正字通》晉中牟令韶石。 《廣韻》同㲈。 《集韻》亦作招。

『光』

《唐韻》古黃切《集韻》《韻會》《正韻》姑黃切,𠀤廣平聲。 《說文》从火在人上。本作灮,今作光。 《徐曰》光明意也。 《易·需卦》有孚光亨。 《程傳》有孚則能光明而亨通。 《正韻》輝光,明耀華彩也。  又《集韻》太歲在辛曰重光。  又諡法,能紹前業曰光。  又姓。 《廣韻》田光後,秦末子孫避地,以光爲氏。晉有光逸。  又《集韻》古曠切,廣去聲。飾色也。或作䊯。

『荏』

《唐韻》如甚切《集韻》《韻會》《正韻》忍甚切,𠀤音稔。 《詩·大雅》荏菽斾斾。 《傳》荏菽,戎菽也。 《箋》大豆也。  又《爾雅·釋草》蘇,桂荏。 《揚子·方言》關之東西或謂之蘇,或謂之荏。 《後漢·馬融傳》桂荏、鳧葵。 《本草》荏子可壓油。 《益都方物略記》每歲荏且熟,則荏雀羣至食其實。  又柔也。 《詩·小雅》荏染柔木。 《傳》荏染,柔意也。 《論語》色厲而內荏。  又《篇海》荏染,猶侵尋也。亦作荏苒。 《廣韻》荏苒,展轉也。 《魏書·彭城王傳》難違淸挹,荏苒至今。  又地名。 《史記·趙世家》敗林人于荏。

『苒』

《唐韻》《集韻》《類篇》𠀤而琰切,音冉。草盛貌。  又荏苒,猶展轉也。見荏字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