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臾之间


   须臾:片刻。指极短的时间。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xū yú zhī jiān
成语注音 ㄒㄨ ㄩˊ ㄓ ㄐ一ㄢ
成语简拼 xyzj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英文 as quick as a wink(in a flash)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须臾:片刻。指极短的时间。


近义词



成语示例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76回:“须臾之间,只见那些不中选的诗,纷纷的飘下楼来。”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9回:“须臾之间,只见戴宗舒眉展眼,便爬起来。”


成语典故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76回:“须臾之间,只见那些不中选的诗,纷纷的飘下楼来。”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必得,应当:无~。莫~有。必~。务~。~要。 等待,停留:~留(迟留,留待)。 〔~臾〕片刻,一会儿。 男人面上生的毛,胡子:~眉(男子的代称)。~生(传统戏剧角色名,即“老生”)。 像胡须的东西:~根。触~。

〔须~〕见“须”。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往,到:“吾欲~南海”。

两段时间或两种事物相接的地方:中~。~距。~奏。天地之~。 在一定空间或时间内:田~。人~。 房子内隔成的部分:里~。衣帽~。~量。 量词,房屋的最小单位:一~房。

空隙:~隙。当~儿。亲密无~。 隔开,不连接:~隔。~断。~接。~日。~歇。黑白相~。 挑拨使人不和:离~。~谍。反~计。 拔去,除去:~苗。 偏僻的小路:~道。~行(从小路走)。 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焉”。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臾』

《唐韻》《集韻》𠀤求位切,音匱。同蕢。 《說文》草器也。古象形。引論語:荷臾而過孔氏之門。或作䕚。◎按論語今作蕢。  又《廣韻》羊朱切《集韻》《韻會》容朱切《正韻》雲居切,𠀤音余。 《儀禮·燕禮》寡君有不腆之酒,以請吾子之與寡君須臾焉。 《中庸》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  又姓。 《左傳·文六年》賈季奔狄,宣子使臾駢送其帑。  又人名。 《史記·封禪書》黃帝得寶鼎宛朐,問於鬼臾區。 《淮南子·汜論訓》臾兒,易牙,湽澠之合者,嘗一哈水,而甘苦知矣。 《註》臾兒,易牙,皆齊之知味者也。  又國名。 《左傳·僖二十一年》任宿,須句,顓臾,風姓也。 《註》顓臾在泰山南,武陽縣東北。  又《字彙補》鳧臾,東方國名。卽扶餘也。  又《荀子·大略篇》語曰:流丸止于甌臾,流言止于智者。  又《集韻》《韻會》𠀤勇主切,音庾。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往體多,來體寡,謂之夾臾之屬。 《註》夾臾之弓,合五成規。 《疏》夾臾,反張多隨,曲執向外。 《釋文》臾,音庾。  又《正韻》尹竦切,音勇。縱臾,與慫慂通。詳心部慂字註。  又《韻補》叶兪戍切,音裕。 《漢·廣陵厲王歌》奉天期兮不得須臾,千里馬兮駐待隅路。

『之』

《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𠀤音枝。 《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玉篇》是也,適也,往也。 《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又於也。 《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 《註》之,適也。 《朱傳》猶於也。  又語助辭。 《書·金縢》禮亦宜之。 《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 《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又此也。 《詩·周南》之子于歸。 《註》之子,是子也。  又變也。 《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又至也。 《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又遺也。 《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 《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又姓。出《姓苑》。  又《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 《詩·唐風》舍旃舍旃。  又《魏風》上愼旃哉。𠀤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又《韻補》叶職流切,音周。 《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 《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