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的音译。意译为“预流”、“入流”。谓预入圣者之流。声闻乘四圣果之一,断除三界中的见惑,即证此果位。《<百喻经>序》:“五百梵志,心开意解,求受五戒,悟须陀洹果。”亦省称“ 须陀洹 ”。 晋 法显 《佛国记》:“ 瑠璃王 杀 释 种子,
梵语的音译。意译为“预流”、“入流”。谓预入圣者之流。声闻乘四圣果之一,断除三界中的见惑,即证此果位。《<百喻经>序》:“五百梵志,心开意解,求受五戒,悟须陀洹果。”亦省称“ 须陀洹 ”。 晋 法显 《佛国记》:“ 瑠璃王 杀 释 种子,
必得,应当:无~。莫~有。必~。务~。~要。 等待,停留:~留(迟留,留待)。 〔~臾〕片刻,一会儿。 男人面上生的毛,胡子:~眉(男子的代称)。~生(传统戏剧角色名,即“老生”)。 像胡须的东西:~根。触~。
〔~螺〕一种儿童玩具,呈圆椎形,用绳绕上,然后一拉,使其在地上旋转起来,用鞭抽打旋转不停。 山冈。
〔~水〕水名,在中国河南省。亦称“安阳河”。
某些植物花落后含有种子的部分:~实。~品。~木。结~(a.结出果实;b.事情的结局或成效)。 结局,与“因”相对:因~。成~。 坚决:~决。~断。 确实,真的:~真。如~。 充实,饱足:~腹。 姓。
《廣韻》徒何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何切,𠀤音駝。 《玉篇》陂陀,險阻也。 《爾雅·釋地註》陂陀,不平。 《博雅》陂陀,衺貌。 《玉篇》俗作陁。 《集韻》同岮。 又沙陀,後唐始興之地。 《五代史·唐本紀》別自號曰沙陀。沙陀者,大磧也,在金莎山之陽蒲類海之東。 又補陀,山名,在明州昌國海中。 又音遲。 《司馬相如·上林賦》巖陀甗錡。 《註》陀,音遲。郭璞曰:陀,崖際。○按漢書陀作阤,音豸。 又《集韻》待可切,音舵。與阤同。 《淮南子·繆稱訓》岸崝者必陀。 《集韻》本作阤。或作陊。
『洹』《唐韻》羽元切《集韻》《韻會》于元切,𠀤音袁。水名。 《水經》洹水,出上黨泫民縣。 《註》音桓。一音怛。今土俗音袁。 又縣名。 《輿地廣記》相州臨漳縣本鄴縣,後周分東北界,置洹水縣。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官切,音桓。義同。 又《博雅》洹洹,流也。 又泥洹,卽涅槃也。
『果』《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火切,音裹。 《說文》木實也。从木,象果形在木之上。 《易·說卦》乾爲天,爲木果。 《註》果實著木,有似星之著天也。 《周禮·地官》甸師共野果蓏之屬。 《應劭曰》木曰果,草曰蓏。 《張晏曰》有核曰果,無核曰蓏。 又勝也,尅也。 《左傳·宣二年》殺敵爲果,致果爲毅。 又決也。 《禮·內則》將爲善思,貽父母令名必果。 又驗也。 《宋書·后妃傳》今果然矣。 又釋氏因果。 《隋書·經籍志》釋迦敎化弟子多有正果者。 又果然,獸名。 《宋國史補》揚州取一果然,數十果然可得。 又《爾雅·釋蟲》果蠃,蒲盧。 《疏》細腰蠭也。 又與惈通。 《左思·吳都賦》風俗以韰果爲嫿。 《方言》惈,勇也,古字通。 又《集韻》《韻會》𠀤苦果切。音顆。果然。飽貌。 《莊子·逍遙遊》三餐而反,腹猶果然。 又《唐韻》《集韻》《韻會》𠀤同婐。女侍也。 《孟子》二女果。 又通裸。 《廣韻》赤體也。 又《集韻》《韻會》𠀤與祼通。 《周禮·春官·大宗伯》大賔客則攝而載果。 《小宗伯》辨六彝之名物,以待果將。 又魯火切,音臝。 《周禮·春官·宗伯》龜人掌六龜之屬,東龜曰果屬。字从田从木,今趨便作果,俗作菓,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