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收成。连一粒米也没收获到。多指因灾祸造成绝收。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三回:“我家今年那租田,自然颗粒无收的了。”
见“颗粒无存”。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15章:“定额租稍轻,但不论虫伤天旱,~均须交纳。”
小而圆的东西:~粒。 量词,指圆形或粒状的东西:三~珠子。
成颗的东西,细小的固体:米~。盐~。颗~。~子(a.成果的、细小的东西,“子”读轻声;b.指“基本粒子”,物理学上指构成物体的最简单的物质)。 量词,多指颗粒状的东西:一~米。一~珍珠。
接到,接受:~发。~信。~支。~讫。~益。 藏或放置妥当:这是重要东西,要~好了。 割断成熟的农作物:~割。~成。麦~。 招回:~兵。~港。 聚,合拢:~容。~理。~集。 结束:~尾。~煞。~盘。 逮捕,拘押:~捕。~监。~押。~审。 约束,控制(感情或行动):~束。~心。~伏(亦作“收服”)。
《廣韻》《集韻》《正韻》𠀤力入切,音立。米粒也。 《小爾雅》生曰穀謂之粒。 《孟子》樂歲粒米狼戾。 《註》粒米,粟米之粒也。 《拾遺記》員嶠之山名環丘,粟生穟高五丈,其粒皎然如玉。 又《說文》糂也。 《書·益稷》烝民乃粒。 《傳》米食曰粒。 《疏》今人謂飯爲米糂,遺餘之飯,謂之一粒兩粒,是米食曰粒,用米爲食之名也。 《禮·王制》有不粒食者矣。 又通作立。 《詩·周頌》立我烝民。 《註》立、粒通。
『无』《唐韻》武夫切,音巫。 《說文》𣞣,亡也。奇字,无通𣞣。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 《易·乾卦》无咎。 《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 《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 又《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 《唐韻》武扶切《廣韻》武夫切《集韻》《韻會》《正韻》微夫切,𠀤音巫。 《說文》亡也。 《玉篇》不有也。 《書·舜典》剛而無虐,𥳑而無傲。 又《益稷》懋遷有無化居。 又《爾雅·釋詁》虛無之閒也。 《註》虛無皆有閒隙。 《老子·道德經》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周子·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 又《禮·三年問》無易之道也。 《註》無,猶不也。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越巂郡會無縣。 又姓。 《正字通》漢無且明,無能。 又《廣韻》漢複姓無庸無鉤,俱出自楚。 又文無,藥名。 《古今注》相別贈之以文無。文無,一名當歸。 又《說文奇字》作无。 《玉篇》虛无也。周易無字俱作无。 又《集韻》或作亡。 《詩·衞風》何有何亡。 又通作毋。書,無逸。 《史記·魯世家》作毋逸。 又通作毛。 《後漢·馮衍傳》飢者毛食。 《註》衍集:毛作無。今俗語猶然。或古亦通乎。 《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 《通雅》江楚廣東呼無曰毛。 又《集韻》或作武。◎按禮器:詔侑武方。註:武當爲無,聲之誤也。鄭註:明言其誤。集韻合無,武爲一。非。 《集韻》無或作橆。韻會,𣞣本古文蕃𣞣字。篆借爲有無字。李斯變隷變林爲四點。〇按說文𣠮,从亡無聲,在亡部。至蕃橆之橆,在林部。音義各別,不云相通。且有無與蕃橆義尤相反,不應借用。玉篇集韻韻會俱非。韻會蕃橆作蕃𣞣,尤非。 又按讀書通云:通作勿莫末沒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義通,或止音近,實非一字也。讀書通誤。 又梵言,南無呼那謨。那如拏之上聲,謨音如摩,猶云歸依也。
『收』《唐韻》式周切《集韻》尸周切,𠀤音荍。 《說文》捕也。 《五經文字》作収,訛。 《詩·大雅》此宜無罪,女反收之。 《傳》收,拘收也。 又《詩·周頌》我其收之。 《傳》收,聚也。 又《禮·玉藻》有事則收之。 《疏》當有事之時,則收斂之。 又《左傳·襄二十七年》何以恤我,我其收之。 《註》收,取也。 又《戰國策》秦可以少割而收害也。 《註》收,猶息也。 又《博雅》收,振也。 《中庸》振河海而不洩。 《朱傳》振,收也。 又車軫也。 《詩·秦風》小戎俴收。 《傳》收,軫也。 又夏冠名。 《儀禮·士冠禮》周弁,殷冔,夏收。 《註》收,言所以收斂髮也。 又神名。 《禮·月令》其神蓐收。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舒救切,音狩。獲多也。 《禮·月令》農事備收。 《釋文》收,如字,又守又反。 又《易·井卦》井收勿幕。 《疏》凡物可收成者,則謂之收。 《朱子·本義》收,汲取也。詩救反,又如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