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暖日丽


   丽:美丽。风恬日暖,轻风柔和,阳光灿烂。形容天气晴朗暖和。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fēng nuǎn rì lì
成语注音 ㄈㄥ ㄋㄨㄢˇ ㄖˋ ㄌ一ˋ
成语简拼 fnrl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当代
成语繁体 風煖日麗
成语英文 The wind is mild and the sun is bright.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丽:美丽。风恬日暖,轻风柔和,阳光灿烂。形容天气晴朗暖和。


近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茅盾《香市》:“因为从‘清明’到‘谷雨’这二十天内,风暖日丽,正是‘行乐’的时令。”


成语典故

见“日丽风和”。茅盾《香市》:“因为从‘清明’到‘谷雨’这二十天内,~,正是‘行乐’的时令。”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指民歌、歌谣: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瘫。~湿。 姓。

古同“讽”,讽刺。

温和,不冷:~和。温~。~色。~洋洋。 使温和:~酒。~一~手。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月星辰。~晷(guǐ)(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 白天,与“夜”相对:~班。 天,一昼夜:多~不见。今~。~程。 某一天:纪念~。 计算工作的时间单位,通常以八小时或六小时为一个工作日。 时候:春~。往~。 每天,一天一天地:~记。~益。 特指“日本国”。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暖』

《廣韻》同㬉。 《禮·月令》行春令則暖風來至。 《楚辭·天問》何所冬暖。  又《集韻》許元切,音暄。柔貌。 《莊子·徐無鬼》有暖姝者。 《音義》吁爰反。柔貌。  又《集韻》火遠切,音咺。義同。

『日』

《唐韻》《正韻》人質切《集韻》《韻會》入質切,𠀤音𦨙。 《說文》實也。太陽之精不虧。 《博雅》君象也。 《釋名》日,實也,光明盛實也。 《易·乾卦》與日月合其明。  又《繫辭》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又《說卦》離爲火爲日。 《周禮·天官·九𡣕註》日者天之明。 《禮·祭義》日出於東。 《史記·天官書註》日者,陽精之宗。 《前漢·律歷志》日合於天統。 《後漢·荀爽傳》在地爲火,在天爲日。 《淮南子·天文訓》火氣之精者爲日。  又《書·舜典》協時月正日。 《傳》合四時之氣節,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齊一也。  又《洪範》五紀,三曰日。 《傳》紀一日。 《疏》從夜半以至明日夜半,周十二辰爲一日。  又《禮·曲禮》外事以剛日,內事以柔日。 《疏》十日有五奇五偶,甲丙戊庚壬五奇爲剛,乙丁己辛癸五偶爲柔也。  又《郊特牲》郊之祭也,迎長日之至也。 《註》迎長日者,建卯而晝夜分,分而日長也。  又《左傳·文七年》日衞不睦。 《註》日,往日也。  又《左傳·桓十七年》天子有日官,諸侯有日御。 《註》皆典歷數者。  又《史記·日者傳註》卜筮占𠋫時日,通名日者。  又《集韻》而力切,音眲。義同。  又《韻補》叶而至切。 《李嵩·述志賦》審機動之至微,思遺餐而忘寐。表略韻於納素,託精誠於白日。 《類篇》唐武后作𡆠。

『丽』

《集韻》麗古作丽。註詳鹿部八畫。 《唐韻》《集韻》《韻會》郞計切《正韻》力霽切,𠀤音隷。 《說文》旅行也。鹿之性,見食急,則必旅行。  又《司馬相如·大人賦》駕應龍象輿之蠖略委麗兮。 《師古註》行步進止貌。  又《玉篇》偶也。 《易·兌卦》麗澤兌。 《註》麗,猶連也。 《周禮·夏官·校人》麗馬一圉。 《註》兩馬也。 《又》束帛麗皮。 《註》兩皮也。 《史世紀》太昊始制嫁娶麗皮爲禮。 《釋義》麗,偶數也。  又《玉篇》好也。 《廣韻》美也。 《楚辭·招魂》被文服纖麗而不奇些。  又《前漢·東方朔傳》以道德爲麗。  又《玉篇》數也。 《詩·大雅》商之孫子,其麗不億。  又《廣韻》著也。 《左傳·宣十二年》射糜麗龜。 《註》麗,著也。  又《正韻》附也。 《易·離卦》離,麗也。日月麗乎天,百穀草木麗乎土。  又《禮·王制》郵罰麗于事。 《註》麗,附也。過人罰人當各附於其事,不可假他以喜怒。  又繫也。 《禮·祭義》祭之日,君牽牲,旣入廟門,麗于𥓓。 《註》麗,猶繫也。  又《玉篇》華綺也。 《正韻》華也。 《書·畢命》敝化奢麗,萬世同流。 《韓詩外傳》原憲謂子貢曰:仁義之匿,衣裘之麗,憲不忍爲也。  又《玉篇》施也。 《書·多方》不克開于民之麗。 《傳》不能開於民所施政敎。麗,施也。言昏昧。  又《正韻》光明也。  又地名。 《左傳·成十三年》晉師濟涇,及侯麗而還。 《註》侯麗,秦地。  又《前漢·地理志》樂浪郡華麗縣。  又與欐同。屋棟也。 《列子·力命篇》居則連麗。  又麗譙,高樓也。 《莊子·徐無鬼》君必無盛鶴列於麗譙之閒。 《前漢·陳勝傳註》樓,亦名譙,故謂美麗之樓爲麗譙。  又梁麗,車名。 《莊子·秋水篇》梁麗可以衝城,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  又魚麗,陣名。 《左傳·桓五年》高渠彌以中軍奉公爲魚麗之陳。  又《正韻》小舟也。  又姓,見《姓苑》。  又複姓。 《左傳·成十七年》晉厲公游于匠麗氏。  又《廣韻》呂支切《集韻》《韻會》鄰知切《正韻》鄰溪切,𠀤音離。 《釋名》麗,離也。言一目視天,一目視地,目明分離,所視不同也。  又高麗,國名。 《魏志》高句麗,在遼東之東。 《前漢書》作高句驪。  又山名。 《史記·黥布傳》布故麗山之徒也。或作驪。  又與鸝同。 《張衡·東京賦》麗黃嚶嚶。 《註》𪁐麗古字通。  又《集韻》憐題切,音黎。義同。  又《集韻》里弟切,音禮。蕭該說,彭蠡,澤名。古作彭麗。  又力智切,音詈。美也。  又《類篇》山宜切,音釃。㭊也。  又《集韻》郞狄切,音歷。縣名。 从丽,俗从兩日,非。 《六書正譌》丽,古麗字。相附之形,借爲伉麗。俗別作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