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虎云龙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贤臣遇明君。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fēng hǔ yún lóng
成语注音 ㄈㄥ ㄏㄨˇ ㄩㄣˊ ㄌㄨㄥˊ
成语简拼 fhyl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風虎雲龍
成语英文 Wind follows the tiger and clouds follow the dragon.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贤臣遇明君。


近义词



成语示例


古来真主百灵扶,风虎云龙自不孤。(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七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 王安石《浪淘沙令》词:“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袛在笑谈中。”


成语典故

源见“风从虎,云从龙”。比喻圣主、贤臣的遇合。宋 王安石《浪淘沙令》词:“汤 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中。”元 杨梓《豫让吞炭》四折:“伊尹有相汤的贤,武王有伐纣的功,想当初风虎云龙,做了一枕南柯梦。” 并列 虎过生风,龙现生云。比喻同类事物互相感应。也指明君贤臣的意气相投。语本《易经·乾》:“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东周列国志》27回:“古来真主百灵扶,~自不孤。”△多用于情状方面。也作“云龙风虎”。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指民歌、歌谣: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瘫。~湿。 姓。

古同“讽”,讽刺。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口(➊喻危险境地;➋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穴(喻危险境地)。~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狼(喻凶残的人)。~头蛇尾。~踞龙盘。龙腾~跃。 勇猛、威武:~将。~势。~劲。~威。~~。~气。 古同“唬”,威吓。 古同“琥”,琥珀。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虎』

《唐韻》火古切《集韻》《韻會》火五切,𠀤音滸。 《玉篇》惡獸也。 《說文》山獸之君,从虍从儿,虎足象人也。 《徐鉉註》象形。 《易·乾卦》風從虎。 《詩·小雅》匪兕匪虎,率彼曠野。 《大戴禮》三九二十七主星,星主虎,故虎七月而生。 《述異記》虎千年,則牙蛻而角生。  又姓。 《廣韻》漢有合浦太守虎旗,其先八元伯虎之後。  又州名,唐有虎州,後避太祖諱攺武州。  又灘名。 《水經注》夷水又東逕虎灘。  又山名。 《吳越春秋》吳王葬閶門外,金玉精上浮爲白虎,名虎丘。  又便器名。 《西京雜記》漢朝以玉爲虎子,以爲便器。  又與琥通。 《吳志·裴松之註》虞翻曰:僕聞虎魄不取腐芥。 《六書正譌》象虎踞而回顧之形。 《篇海》儿rén,古人字,虎足象人,故从人。从几,誤。 《干祿字書》通作𧆞。

『云』

《唐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𠀤音雲。 《說文》山川氣也。象回轉形。後人加雨作雲,而以云爲云曰之云。 《正字通》與曰音別義同。凡經史,曰通作云。  又運也。 《管子·戒篇》天不動,四時云下,而萬物化。 《註》云:運動貌。  又狎昵往復也。 《詩·小雅》昏姻孔云。 《朱傳》云:旋也。 《左傳·襄二十九年》晉不鄰矣,其誰云之。 《註》云:猶旋。旋歸之也。  又語助。 《詩·小雅》伊誰云憎。 《史記·封禪書》秦文公獲若石云于𨻰倉北坂。  又陸佃曰:云者,有應之言也。 《左傳·襄二十六年》子朱曰:朱也當御。三云:叔向不應。  又云云:衆語也。《前漢·汲黯傳》上曰,吾欲云云。 《註》猶言如此如此也。  又云云:山名。 《前漢·郊祀志》封大山禪云云:《註》云云:太山下小山。  又云爲。 《易·繫辭》變化云爲。  又姓。漢云敞。  又與芸同。 《莊子·在宥篇》萬物云云。 《註》盛貌。老子作芸芸。  又紛云:興作貌。 《呂覽·圜道篇》雲氣西行云云然。 《前漢·司馬相如傳》威武紛云。俗作紜。  又《韻補》叶于先切,言也。 《韓愈·剝啄行》我謝再拜,汝無復云。往追不及,來可待焉。 《唐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𠀤音云。 《說文》山川气也。从雨云,象雲回轉形。 《廣韻》河圖曰:雲者,天地之本。 《元命包》隂陽聚爲雲。 《易·乾卦》雲行雨施。  又《詩·大雅》倬彼雲漢。 《傳》雲漢,天河也。  又《爾雅·釋親》仍孫之子爲雲孫。 《註》言輕遠如浮雲。  又《周禮·春官·大司樂》舞雲門大卷。 《註》周所存六代之樂,黃帝曰雲門大卷。  又《史記·黃帝紀》官名,皆以雲命爲雲師。  又澤名。 《書·禹貢》雲土夢作。  又《左傳·定四年》楚子涉睢濟江,入于雲中。 《爾雅·釋地》楚有雲夢。 《疏》此澤跨江南北,亦得單稱雲,單稱夢。 《司馬相如·子虛賦》雲夢者,方九百里。  又《拾遺記》蓬萊山,亦名雲來。  又郡縣名。 《前漢·地理志》琅邪郡雲縣。  又雲中郡。  又姓。 《正字通》縉雲氏之後。唐雲洪嗣。明雲衢,雲岫。  又叶于員切。 《𨻰琳·馬瑙勒賦》初傷勿用,俟慶雲兮。君子窮達,亦時然兮。 《說文》通作云。 《唐韻》王權切《集韻》《韻會》《正韻》于權切,𠀤音圓。 《說文》物數也。 《徐鉉曰》古以貝爲貨,故數之。  又《玉篇》官數。 《史記•平原君傳》願君卽以遂備員而行矣。 《前漢•尹翁歸傳》責以員程。 《註》師古曰:員,數也。  又《正韻》周也,幅員,亦作幅隕。 《詩•商頌》景員維河。 《傳》員,均也。與幅隕同。  又《廣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𠀤音雲。 《廣韻》益也。 《詩•小雅》無棄爾輔,員于爾輻。 《傳》員,益也。  又地名。 《前漢•匈奴傳》前將軍出塞千二百余里,至烏員。  又通鄖。 《前漢•古今人表》員公辛。 《註》師古曰:員讀曰鄖。亦與云通。 《詩•鄭風》聊樂我員。 《釋文》員,本亦作云。 《商頌》景員維河。 《箋》員古文作云。 《釋文》員,毛音圓,鄭音云:二音皆可讀。  又《集韻》于倫切《韻會》爲贇切,𠀤音筠。 《集韻》人字。 《左傳•襄二十六年》行人子員。  又《廣韻》《集韻》《韻會》王問切《正韻》禹慍切,𠀤音運。 《廣韻》姓也,前涼錄有金城員敞,唐有棣州刺史員半千。 《韻會》伍員,人名,後人慕之,爲姓。○按《左傳•昭二十年》伍員,《釋文》本音云。楊愼曰:陸龜蒙詩,賴得伍員騷思少,誤讀平聲。此說非也。員字平去二音皆可讀。 《玉篇》《廣韻》作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