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调雨顺


   调:调和;配合得均匀合适;顺:适合需要。形容风雨及时;有利于作物的生长。现比喻客观条件有利。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fēng tiáo yǔ shùn
成语注音 ㄈㄥ ㄊ一ㄠˊ ㄩˇ ㄕㄨㄣˋ
成语正音 “调”,不能读作“diào”。
成语简拼 ftys
感情色彩 褒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風調雨順
成语英文 seasonable weather with gentle breeze and timely rain
成语法文 les vents et les pluies sont opportuns et favorables(temps favorable pour les récoltes)
成语俄文 благоприятные погóдные услóвия
成语日文 風雨順調(ふううじゅんちょう)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调:调和;配合得均匀合适;顺:适合需要。形容风雨及时;有利于作物的生长。现比喻客观条件有利。




成语示例


自后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物康阜,真是升平世界。(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四十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旧唐书 礼仪志一》引《六韬》:“既而克殷,风调雨顺。”


成语典故

风雨调匀适度。指风雨及时,有利农事。《旧唐书.礼仪志一》引《六韬》:“武王伐纣,雪深丈余……既而克殷,风调雨顺。”《清平山堂话本.霅川萧琛贬霸王》:“三年之间,风调雨顺,田禾倍收,里无盗贼。”亦作“雨顺风调”。《西游记》九九回:“但只我们自今去后,保你这一庄上人家,子孙繁衍,六畜安生,年年风调雨顺,岁岁雨顺风调。” 并列 风雨适时,气候适合农业生产的需要。比喻环境、条件等均适合某种需要。于青《张爱玲神话》:“这篇《香港的白流苏》就是变异过的一颗麦粒,源于张爱玲这颗神话般的种子,经过后天~的滋润。”△用于农业生产等。→时和年丰风雨时若 ?兵荒马乱 凶年恶岁 五谷不登 饥馑存臻。也作“风雨调顺”、“雨顺风调”。 “风调雨顺”之义人皆可解,谓风雨及时,年成好。但 “风”为什么说是 “调”? “调”是什么意思呢? “调”有 “和”义,如 “协调”、“调和”。那么,“风调”便是“风和”了。 “风和”即言和风,是惠风、好风。春风习习,和风( 夏风) 阵阵,秋风沙沙,北风呼呼,四季之风一般如此形容。然“风和”之风非指夏日之风,而是及时之风,能带来凉爽、带来雨水、吹散雾霾等的好风,此即所谓之 “风调”。这是字面的解释。 据 《在阁知新绿》记载,庙里四大金刚,各执一物,俗谓“风”、“调”、“雨”、“顺”。“执剑者风也,执琵琶者调也,执伞者雨也,执蛇者顺也。”( 或谓 “所执非蛇,乃蜃也。蜃形似蛇而大,字音如顺”。见升庵 《艺林伐山》) 这便是 “风调雨顺”一语之俗源。 《旧唐书·礼仪志一》引 《六韬》: “武王伐纣,雪深丈余……既而克殷,风调雨顺。”此即较早用例,后亦用为祈求丰年之辞。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指民歌、歌谣: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瘫。~湿。 姓。

古同“讽”,讽刺。

搭配均匀,配合适当:~和。~谐。风~雨顺。饮食失~。 使搭配均匀,使协调:~配。~味。 调停使和解(调解双方关系):~停。~处。 调剂:以临万货,以~盈虚。 调理使康复:~养。~摄。 调教;训练:有膂力,善~鹰隼。 挑逗;戏弄:~笑。~情。~戏。酒后相~。

乐曲;乐谱:曲~。采菱~。 乐曲定音的基调或音阶:C大~。五声~式。 语音上的声调:~号。~类。 说话的腔调:南腔北~。 口气;论调:一副教训人的~。两人人的发言是一个~。 人所蕴含或显露出来的风格、才情、气质:情~。格~。 选调;提拨:从基层~选干部。 调动:岗位~整。 征集;征调:~有余补不足。 调查:~研。内查外~。 提取、调取(文件、档案等):~档。 调换:~座位。

朝,早晨:《广韵·平尤》:“~,朝也。”

从云层中降落的水滴:~水。~季。

下雨,落下:~雪。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雨』

《唐韻》《集韻》《韻會》𠀤王矩切,音羽。 《說文》水从雲下也。一象天,冂象雲,水霝其閒也。 《玉篇》雲雨也。 《元命包》隂陽和爲雨。 《大戴禮》天地之氣和則雨。 《釋名》輔也。言輔時生養。 《易·乾卦》雲行雨施,品物流行。 《書·洪範》八庶徵,曰雨,曰暘。  又《爾雅·釋天》暴雨謂之涷,小雨謂之霡霂,久雨謂之淫。陸佃云:疾雨曰驟,徐雨曰零,久雨曰苦,時雨曰澍。  又穀雨,二十四氣之一。見《後漢·律曆志》。  又《正字通》雨虎,蟲名。遁甲開天圖曰:霍山有雨虎,狀如蠶,長七八寸,在石內,雲雨則出,可炙食。或曰石蠶之類。詳見《本草綱目》。  又《集韻》歐許切,音𢮁。義同。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王遇切,音芋。 《集韻》自上而下曰雨。 《韻會》風雨之雨上聲,雨下之雨去聲。 《詩·邶風》雨雪其雱。  又《小雅》雨我公田。 《釋文》雨,于付反。 《禮·月令》仲春始雨水。 《註》漢始以雨水爲二月節。  又叶羽軌切,音以。 《易林》隂積不已,雲作淫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