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蓬断梗


   飘飞的蓬草和随波逐流的断树枝。比喻到处漂泊,行踪无定。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piāo péng duàn gěng
成语注音 ㄆ一ㄠ ㄆㄥˊ ㄉㄨㄢˋ ㄍㄥˇ
成语简拼 ppdg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飄蓬斷梗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飘飞的蓬草和随波逐流的断树枝。比喻到处漂泊,行踪无定。



反义词



成语示例


惊岁月之逝波,伤美人之迟暮,飘蓬断梗,不复问人世事矣。吴梅《风洞山·旅吟》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 宗泽《上郑龙图求船书》:“全家百指,如飘蓬断梗,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


成语典故

飘飞的蓬草和随波逐流的折断了的植物断茎。比喻到处飘泊,行踪无定。宋宗泽《上郑龙图求船书》:“全家百指,如飘蓬断梗,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吴梅《风洞山.旅吟》:“惊岁月之逝波,伤美人之迟暮,飘蓬断梗,不复问人世事矣。” 并列 飘飞的蓬草和随波逐流的植物断茎。比喻到处飘泊,行踪无定。语出宋·宗泽《上郑龙图求船书》:“全家百指,如飘蓬断梗,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清·孔尚任《桃花扇·哭主》:“高皇帝在九京,不管亡家破鼎,那知他圣子神孙,反不如~。”△多用于人的行踪方面。→随风飘零。也作“断梗飞蓬”、“断梗飘蓬”、“漂零蓬断”。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随风飞动:~扬。~摆。~散(sàn )。~洒。~逸(洒脱自然,与众不同)。~溢(飘荡洋溢)。~拂。~忽(a.风云等轻快地移动;b.摇摆,浮动)。~荡。~泊(同“漂泊”)。~渺(同“漂渺”)。~摇。~零(a.飘荡;b.漂泊,流落无依)。~~然。

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中心黄色,叶似柳叶,子实有毛(亦称“飞蓬”):~门。~心(“蓬”的心狭窄而弯曲,喻茅塞不通的头脑。谦辞,用以表示自己见识浅陋,蠢笨)。~户瓮牗。~生麻中(喻在良好的生长环境里,自然会受到好的影响)。~荜生辉(使得自家有了光彩。谦辞,用来称谢别人字画等物品的赠予或客人的来访)。 散乱:~乱。~松。~头垢面。 茂盛,旺盛:~勃。 量词,用于类似成丛飞蓬的东西:一~凤尾竹。

植物的枝或茎:菜~子。 直,挺立:~着脖子。 正直,直爽:~直。 阻塞,妨碍:~塞(sè)。~阻。心肌~死。 大略:~概。 有刺的草木:~榆(刺榆)。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蓬』

《唐韻》《正韻》薄紅切《集韻》《韻會》蒲蒙切,𠀤音髼。 《詩·召南》彼茁者蓬。 《荀子·勸學篇》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禮·內則註》蓬,禦亂之草。  又《詩·衞風》自伯之東,首如飛蓬。 《註》亂也。  又《詩·小雅》維柞之枝,其葉蓬蓬。 《傳》盛貌。  又星名。 《晉書·天文志》妖星,一曰蓬星。  又州名。 《廣韻》周割巴州之伏虞郡立蓬州,因蓬山而名之。  又姓。 《正字通》漢蓬球,北海人。  又《韻補》叶皮江切,音龎。 《東方朔·七諫》滅規矩而不固兮,背繩墨之正方。離憂患而乃寤兮,若縱火於秋蓬。  又《字彙補》蒲貢切,菶去聲。草水盛貌。 《集韻》籀文作𦮔。

『断』

《玉篇》同斷。俗字。 《唐韻》《正韻》都管切《集韻》《韻會》覩緩切,𠀤音短。 《說文》作𣃔。截也。 《書·盤庚》乃斷棄汝。 《傳》斷,絕也。 《詩·商頌》是斷是遷。 《疏》於是斬斷之。  又《廣韻》《正韻》徒管切《集韻》《韻會》杜管切,𠀤音𩏇。絕也。 《羣經音義》旣絕曰斷。 《釋名》斷,段也。分爲異段也。 《易·繫辭》其利斷金。 《疏》其纖利能斷截於金。  又《集韻》徒玩切《正韻》杜玩切,𠀤音段。義同。  又《廣韻》丁貫切《集韻》《韻會》《正韻》都玩切,𠀤音鍛。決也。 《易·繫辭》以斷天下之疑。 《疏》決斷天下之疑。  又《書·秦誓》斷斷猗無他技。 《疏》斷斷,守善之貌。  又《周禮·地官·司徒》凡萬民之不服敎,而有獄訟者,與有地治者,取而斷之。  又《韻補》叶多卷切。 《白居易·寄元九詩》一病經四年,親友書信斷。彼獨是何人,心如石不轉。  又叶徒眷切。 《鮑照·擬古》居人掩閨臥,行子中夜飯。野風吹秋木,行子心腸斷。

『梗』

《唐韻》《廣韻》《集韻》《類篇》《正韻》𠀤古杏切,音鯁。 《說文》山枌楡,有朿,莢可爲蕪荑者。  又病也。 《詩·大雅》至今爲梗。  又禦災曰梗。 《周禮·天官》女祝以時招梗,禬禳以除疾殃。  又《爾雅·釋詁》梗,正直也。  又《揚子·方言》梗,略也。梗槩,大略也。  又草木刺人爲梗。 《張衡·西京賦》梗木爲之靡拉。  又枝梗。 《戰國策》桃梗土偶。  又土梗,非眞物也。 《莊子·田子方》吾所學者,直土梗耳。  又猛也。 《方言》韓趙之閒曰梗。 《淮南子·原道》鋤其强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