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书走檄


   迅速地书写文件。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fēi shū zǒu xí
成语注音 ㄈㄟ ㄕㄨ ㄗㄡˇ ㄒ一ˊ
成语简拼 fszx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飛書走檄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迅速地书写文件。


成语示例


论都及政者宗班张,飞书走檄者征陈琳。唐·崔祐甫《穆氏四子讲艺记》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李白《送程刘二侍御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诗:“绣衣貂裘明积雪,飞书走檄如飘风。”


成语典故

形容才思敏捷,作文迅速。唐李白《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诗: “安西幕府多才雄,喧喧唯道三数公。绣衣貂裘明积雪,飞书走檄如飘风。”●《西京杂记》卷三: “枚皋文章敏疾,长卿制作淹迟,皆尽一时之誉。而长卿首尾温丽,枚皋时有累句,故知疾行无善迹矣。扬子云曰: ‘军旅之际,戎马之间,飞书驰檄,用枚皋; 廊庙之下,朝廷之中,高文典册,用相如。’ ” 淹: 迟缓。累句: 犹病句。西汉扬雄认为,枚皋才思敏捷,行文迅速,适合于军中起草文书。 并列 快速地书写文件。唐·李白《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诗:“~如飘风。”△多用于写作方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鸟类或虫类等用翅膀在空中往来活动:~天(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空中飞舞的神)。~跃。~鸟。 在空中运动:~雪。火箭~向太空。 形容极快:~驶。~黄腾达(喻人骤然得志,官位升迁快)。 极,特别地:刀子~快。 无根据的、无缘无故的:流言~语。 像架在空中的形状:~桥。~阁。 感情的表达与传递:~眼。

行:~路。~步。 往来:~亲戚。 移动:~向(延伸的方向)。~笔(很快地写)。钟表不~了。 往来运送:~信。~私。 离去:~开。刚~。出~。 经过:~账。~内线。~后门。 透漏出去,超越范围:~气(漏气)。 失去原样:~形。~样。 古代指奔跑:~马。不胫而~。 仆人,“我”的谦辞:牛马~(当牛作马的仆人,如“太史公~~~。”)。

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此臣之所谓传~而千里定者也”。~文。羽~。~移(文体名,“檄文”与“移文”的合称。檄文多用于声讨和征伐;移文多用于晓喻或责备)。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走』

《廣韻》子苟切《集韻》《韻會》《正韻》子口切,𠀤奏上聲。 《說文》趨也。从夭从止。 《註》徐鍇曰:𧺆則足屈,故从夭。 《五經文字》今經典相承作走。  又《儀禮·士相見禮》將走。 《註》走,猶去也。  又《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太史公牛馬走。 《註》走,猶僕也。 《班固·答賔戲》走亦不任厠技於彼列。○按《漢書·敘傳》走作僕。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則𠋫切,音𨂡。 《釋名》疾趨曰走。走,奏也。促有所奏至也。 《羣經音辨》趨向曰走。 《書·武成》駿奔走。 《孟子》棄甲曳兵而走。 《爾雅·釋宮》中庭謂之走。 《註》走,疾趨也。  又與奏同。 《詩·大雅》予曰有奔奏。 《疏》今天下皆奔走而歸趨之也。 《釋文》奏,本亦作走。音同。  又《韻補》叶子與切。 《左傳·昭七年》正考父鼎銘: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牆而走,亦莫余敢侮。  又叶養里切,音以。 《論語讖》殷惑妲己玉馬走。

『檄』

《唐韻》胡狄切《集韻》《韻會》《正韻》𠛬狄切,𠀤音薂。 《說文》下尺書也。 《顏師古曰》檄者,以木𥳑爲書,長尺二寸,用徵召也。 《前漢·申屠嘉傳》爲檄召通。  又有急,則加以雞羽揷之,示速疾也。 《史記·漢高紀》以羽檄徵天下兵。  又《韻會》陳彼之惡,說此之德,曉諭百姓之書也。  又曰:檄,皎也,明言此使令皎然而識也。漢《司馬相如·諭巴蜀檄》、魏《陳琳·討曹操檄》皆是。  又《逸雅》檄,激也。下官所以激迎其上之書文也。  又長檄,印封長牒也。 《後漢·安帝紀》民窮困道路,欲歸本郡,在所爲封長檄。  又檄櫂直上。 《爾雅·釋木》無枝爲檄。  又檄糴,疾貌。 《嵆康·琴賦》懰檄糴以奔邀。  又《唐韻》胡敎切,音效。 《郭璞·蜜蜂賦》誅戮峻于鈇鉞,招徵速乎羽檄。集不謀而同期,動不安而齊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