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蛾赴焰


   见“飞蛾赴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fēi é fù yàn
成语注音 ㄈㄟ ㄜˊ ㄈㄨˋ 一ㄢˋ
成语简拼 fefy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飛蛾赴燄
成语英文 A moth flutters about the light--seek one's own doom.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见“飞蛾赴火”。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旧唐书·僖宗纪》:“既知四隅断绝,百计奔冲,如穷鸟触笼,似飞蛾赴焰。”


成语典故

见“飞蛾赴火”。《旧唐书·僖宗纪》:“既知四隅断绝,百计奔冲,如穷鸟触笼,似~。”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鸟类或虫类等用翅膀在空中往来活动:~天(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空中飞舞的神)。~跃。~鸟。 在空中运动:~雪。火箭~向太空。 形容极快:~驶。~黄腾达(喻人骤然得志,官位升迁快)。 极,特别地:刀子~快。 无根据的、无缘无故的:流言~语。 像架在空中的形状:~桥。~阁。 感情的表达与传递:~眼。

昆虫,与蝴蝶相似,体肥大,触角细长如丝,翅面灰白,静止时,翅左右平放,常在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子。~眉。~扬(眉扬,形容美人笑貌)。~绿。飞~扑火。

古同“蚁”。

往,去:~京。~会。~任。~约。~宴。 投入(某种境地),参加(某种行列):~战。~敌(加入对敌作战)。~难(nàn )。~义。 古同“讣”,讣告。

火光:光~。 火苗:火~。烈~。气~。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蛾』

《唐韻》五何切《集韻》《韻會》《正韻》牛何切,𠀤音莪。 《玉篇》蠶蛾也。 《韻會》蛾似黃蝶而小,其眉句曲如畫。 《爾雅·釋蟲》蛾羅。 《疏》此卽蠶蛹所變者也。 《埤雅》繭生蛾,蛾生卵。 《大戴禮》食桑者有絲而蛾。 《前漢·文帝紀》建昭元年秋八月,有白蛾羣飛蔽日。 《師古註》蛾若今之蠶蛾類也。  又飛蛾。 《古今注》飛蛾善拂燈。一名火花,一名慕光。  又蛾眉。 《詩·衞風》螓首蛾眉。 《前漢·揚雄傳》知衆嫭之嫉妬兮,何必颺纍之蛾眉。 《師古註》蛾眉,影若蠶蛾眉也。  又姓。 《通志·氏族略註》見《姓苑》。晉大夫蛾析之後,魏平東將軍蛾靑。  又影蛾,池名。 《三輔黃圖》影蛾池,武帝鑿池以玩月,使宮人乗舟弄月影。  又與俄同。 《前漢·外戚傳》孝成班偼伃,帝卽位,選入後宮,始爲小使,蛾而大幸。 《師古註》蛾、俄古字通用。  又《廣韻》魚倚切,艤上聲。與蟻同。 《禮·樂記》蛾子時述之。 《註》蛾,蚍蜉也。 《後漢·皇甫規傳》張角等皆著黃巾爲標幟,時人謂之黃巾,亦名爲蛾賊。 《註》卽蟻字。喻賊衆多,故以爲名。  又人名。 《左傳》蛾析。亦音魚綺切。 《爾雅》作䖸。 《集韻》本作𧒎。

『赴』

《廣韻》《集韻》《韻會》𠀤芳遇切,音仆。 《爾雅·釋詁》赴,至也。 《疏》趨而至也。 《說文》趨也。 《註》徐鉉曰:《春秋傳》赴告用此字,今俗作訃,非是。 《左傳·隱三年》赴以庚戌。  又《韻補》叶直祜切。 《傅咸·燕賦》逮來春而復旋,意眷眷而懷舊。一委身乃無二,豈攺適而更赴。

『焰』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以贍切,音豔。 《玉篇》光也。 《廣韻》本作爓。 《集韻》亦作炎。互詳炎,爓二字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