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苦菜,睡粗草。形容初民的生活艰苦。
吃苦菜,睡粗草。形容初民的生活艰苦。
清·王夫之《老庄申韩论》:“老庄乱之也,然而心犹人之心,天下则已异乎食荼卧棘之天下矣。”
吃苦菜,睡粗草。形容初民的生活艰苦。清 王夫之《老庄申韩论》:“吾闻之汉 文、景矣,其终远于圣人之治而不能合者,老 庄乱之也,然而心犹人之心,天下则已异乎食荼卧棘之天下矣。” 并列 吃苦菜,睡粗劣的草。形容生活艰辛。清·王夫之《老庄申韩论》:“心犹人之心,天下则已异乎~之天下矣。”△多用于描叙饮食起居方面。→食不果腹 卧不安宁 食不糊口 ?食日万钱
吃:~肉。~欲。 吃的东西:~品。粮~。零~。丰衣足~。 俸禄:“君子谋道不谋~”。 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日~。月~。
拿东西给人吃:~母(乳母)。
用于人名:郦~其(jī)(中国汉代人)。
古书上说的一种苦菜:~毒(“荼”是苦菜,“毒”指毒虫毒蛇之类,喻毒害,如“~~生灵”)。 古书上指茅草的白花:如火如~。 古同“涂”,涂炭。
睡倒,躺或趴:~倒。~铺。~室。~底(埋伏下来做内应,如“~~传中”)。~槽。~龙(喻隐居或尚未露头角的杰出人才)。~薪尝胆(形容刻苦自励,志图恢复)。藏龙~虎(喻潜藏着人才)。 把去壳的鸡蛋放到开水里煮:~个鸡子儿。
酸枣树,茎上多刺;泛指有刺的苗木:荆~。~手(喻事情难办)。~刺。~针。 针形的刺:~皮动物。 古同“戟”,兵器。
《唐韻》乗力切《集韻》《韻會》實職切,𠀤音蝕。 《說文》一米也。 《玉篇》飯食。 《增韻》殽饌也。 又茹也,啗也。 《釋名》食,殖也,所以自生殖也。 《古史考》古者茹毛飮血,燧人鑽火,而人始裹肉而燔之,曰炮。及神農時,人方食穀,加米于燒石之上而食之。及黃帝,始有釜甑,火食之道成矣。 《易·需卦》君子以飮食宴樂。 《書·益稷》暨稷播,奏庶艱食,鮮食。 《傳》衆難得食處,則與稷教民播種之,決川有魚鱉,使民鮮食之。 又《書·洪範》惟辟玉食。 《註》珍食也。 又食祿也。 《禮·坊記》君子與其使食浮于人也,寧使人浮于食。 又祭曰血食。 《史記·𨻰涉世家》置守冢三十家碭,至今血食。 又飮酒亦曰食。 《前漢·于定國傳》定國食酒,至數石不亂。 又耳食。 《史記·六國表》學者牽于所聞,見秦在帝位日淺,不察其終始,因舉而笑之,不敢道,此與以耳食無異。 又目食。 《宋史·司馬光傳》飮食所以爲味也,適口斯善矣。世人取果餌刻鏤之,朱綠之,以爲槃案之翫,豈非以目食乎。 又吐而復吞曰食。 《書·湯誓》朕不食言。 《左傳·僖十五年》我食吾言,背天地也。 《爾雅·釋詁》食,僞也。 《疏》言而不行,如食之消盡,故通謂僞言爲食言,故此訓食爲僞也。 又蠱惑曰食。 《管子·君臣篇》明君在上,便嬖不能食其意。 又消也。 《左傳·哀元年》伍員曰:後雖悔之,不可食已。 《註》食,消也。 又《書·洛誥》乃卜澗水東瀍水西惟洛食。 《傳》卜必先墨畫龜,然後灼之,兆順食墨。 又日食,月食。 《易·豐卦》月盈則食。 《春秋·隱三年》日有食之。 又《左傳·襄九年》晉侯問於士弱曰:吾聞之,宋災,於是乎知有天道,何故。對曰:古之火正或食於心或食於咮,以出内火。 又《禮·檀弓》我死,則擇不食之地而葬我焉。 《註》不食,謂不墾耕。 又《前漢·外戚傳》房與宮對食。 《註》應劭曰:宮人自相與爲夫婦,名對食。房宮,二人名。 又《揚子·方言》食閻,勸也。南楚凡已不欲喜而旁人說之,不欲怒而旁人怒之,謂之食閻。 又寒食,節名。 《荆楚歲時記》去冬至一百五日,卽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 又大食,國名,在西域波斯國西,都婆羅門,兵刃勁利,勇于野鬬。 又《廣韻》戲名。博屬。 又姓。漢有食子通。 《希姓錄》後漢食于公。 又《集韻》祥吏切《正韻》相吏切,𠀤音寺。 《論語》有酒食,先生饌。 《禮·曲禮》食居人之左。 《註》食,飯屬也。 又糧也。 《周禮·地官·廩人》匪頒賙赐稍食。 又以食與人也。 《詩·小雅》飮之食之。 《禮·內則》國君世子生,卜士之妻,大夫之妾使食子。 《註》食謂乳養之也。 《左傳·文元年》穀也食子。 《註》食,養生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羊吏切,音異。 《廣韻》人名。漢審食其,酈食其。 《荀悅·漢紀》作異基。 又叶式灼切,音爍。 《易林》三河俱合,水怒踊躍。壞我王室,民困于食。
『荼』《唐韻》《正韻》𠀤同都切,音塗。 《詩·邶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傳》荼,苦菜也。 《大雅》周原膴膴,菫荼如飴。 《爾雅·釋草》荼,苦菜。 《疏》一名荼草,一名選,一名游冬。葉似苦苣而細,斷之白汁,花黃似菊。 又《詩·豳風》採荼薪樗。 《又》予所捋荼。 《註》荼,萑苕也。 又《詩·鄭風》有女如荼。 《箋》荼,茅秀,物之輕者,飛行無常。 《周禮·地官·掌荼註》荼,茅秀也。 《前漢·禮樂志》顏如荼,兆逐靡。 《應劭曰》荼,野菅白華也。 《師古曰》言美女顏貌如茅荼之柔也。荼者卽今所謂蒹錐也。 又《書·湯誥》弗忍荼毒。 《傳》荼毒,苦也。 《詩·大雅》民之貪亂,寧爲荼毒。 《疏》荼、毒皆惡物。 又《詩·周頌》以薅荼蓼。 《孫炎曰》荼亦穢草,非苦菜也。 《王肅曰》荼,陸穢。 又《爾雅·釋木》檟,苦荼。 《註》樹小如梔子,冬生,葉可作羹飮。 《野客叢書》世謂古之荼卽今之茶,不知荼有數種,惟荼檟之荼卽今之茶也。詳茶字註。 又《博雅》荼,僭也。 又《揚子·方言》倩、荼,借也。 《郭註》荼,猶徒也。 又神名。 《風俗通》上古之時有神荼、鬱壘昆弟二人,性能執鬼。 《蔡邕·獨斷》十二月歲竟,乃畫荼、壘,幷懸葦索以禦凶。 又《唐韻》宅加切《六書正譌》直加切《正韻》鋤加切,𠀤音𣗪。義同。 又通舒。 《禮·玉藻》諸侯荼。 《註》讀如舒遲之舒。 《荀子·大略篇》諸侯御荼。 《註》古舒字,玉之上圓下方者。 《史記·建元以來侯者年表》荆荼是徵。 《索隱註》荼,音舒。 《唐韻古音》神荼之荼,荼毒之荼,亦𠀤音舒。 又《集韻》時遮切,音闍。 《爾雅·釋草》蔈、荂,荼,卽芀也。 又倉大切,音蔡。 《博物記》雲南郡荼首,其音爲蔡茂,是兩頭鹿名也,永昌有之。 又《集韻》余遮切,音邪。荼陵,縣名,在長沙。 又姓。 《通志·氏族略》《漢書·江都易王傳》有男子荼恬。蘇林云:荼音琅邪之邪。 又《正韻》商居切,音書。與瑹同。 又《周禮·地官》掌荼,徐邈讀作羊諸切,音余。 又《集韻》後五切,音戸。亦茅秀也。
『棘』《唐韻》《集韻》《韻會》𠀤紀力切,音殛。 《說文》小棗叢生者。 《詩詁》棘如棗而多刺,木堅,色赤,叢生,人多以爲藩。歲久無刺,亦能高大如棗。木色白者爲白棘,實酸者爲樲棘,亦名酸棗。 《詩·邶風》吹彼棘心。 《疏》棘,木之難長養者。 又《爾雅·釋木》終牛棘。 《註》卽馬棘也,刺粗而長。 又執囚之處爲叢棘。 《易·坎卦》係用𡽪纆,寘于叢棘。 《左傳·哀八年》邾子無道,吳子囚諸樓臺,栫之以棘。 又九棘,外朝也。 《禮·王制》史以獄成吿于正,正聽之。正以獄成吿于大司𡨥,大司寇聽之棘木之下。 《註》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 又與戟通。 《禮·明堂位》越棘,大弓。天子之戎器也。 《左傳·隱十一年》潁考叔挾輈以走,子都拔棘而逐之。 《周禮·天官·掌舍》棘門註以戟爲門。 又地名。垂棘、赤棘,春秋晉地。 又藥名。 《本草》天門冬,一名天棘。 又棘扈,鳥名。 《賈逵云》棘扈,竊丹,爲果驅鳥者也。 又與僰通。 《禮·王制》四夷,西曰僰。 又姓。 《論語》棘子成。 又《唐韻》居里切,音紀。 又《廣韻》居吏切,音記。義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