饔:早饭。飧:晚饭。终天吃不饱。形容生活十分贫困。《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况且民穷财尽,百姓饔飧不饱,没闲钱去养马骡。”亦作“饔飧不继”、“饔飧不给”。
《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况且民穷财尽,百姓饔飧不饱,没闲钱去养马骡。”
熟食。 早饭:~飧不继(“飧”,晚饭,指吃了上顿没有下顿)。
晚饭,亦泛指熟食,饭食。
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吃足了,与“饿”相对:~餐。~暖。 足、充分:~满。~和。~学(学识丰富)。~含。~览。~受。一~眼福。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於容切,音邕。 《玉篇》熟食也。 《詩·小雅》有母之尸饔。 《傳》熟食曰饔。 《孟子》饔飧而治。 《註》饔飧,熟食也。朝曰饔,夕曰飧。 又《周禮·天官·內饔註》饔,割烹煎和之稱。 《疏》饔,和也,熟食曰饔。熟食須調和,故號曰饔。 又《儀禮·聘禮》君使卿韋弁歸饔餼五牢。 《註》牲殺曰饔,生曰餼。 又通作雝。 《周語》佐雝者嘗焉。 又《韻會》《正韻》𠀤於用切,雍去聲。義同。
『飧』《廣韻》思渾切《集韻》《韻會》《正韻》蘇昆切,𠀤音孫。 《說文》餔也。 《集韻》或作餐,通作湌。 又《玉篇》水和飯也。 《釋名》飧,散也。投水于中,自解散也。 《禮·玉藻》君未覆手,不敢飧。 《註》覆手者,謂食畢以手循口旁,恐有肴汙著也。未覆手,言君初飧未竟,臣不敢飧也。 又《雜記》孔子曰:少施氏食我以禮,吾飧,作而辭曰:疏食也,不敢以傷吾子。 《註》禮,食竟,更作三飧,以助飽。飧謂以飮澆飯也。鄭康成釋飧爲勸食,誤。 又食也。 《周禮·秋官·司儀》致飧,如致積之禮。 《註》飧,食也。小禮曰飧,大禮曰饔餼。 《儀禮·聘禮》宰夫朝服設飧。 《註》食不備禮也。 又熟食也。 《詩·小雅》有饛簋飧。 《傳》飧,熟食。 又夕食也。 《周禮·天官·宰夫》賔賜之飧牽。 《註》鄭司農云:飧,夕食也。 又古通眞。 《宋玉·九辯》竊慕詩人之遺風兮,願托志乎素飧。蹇充倔而無端兮,汨莽莽而無垠。 《說文》作𩚏。夕食,故从夕。 《正韻》譌作飱,非。
『不』《韻會》《正韻》𡘋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 《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 《註》服不服之獸者。 又《廣韻》《韻會》𡘋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 《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𡘋缶去聲。義同。 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𡘋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 《爾雅·釋鳥》䳡其鳺鴀。 《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又未定之辭也。 《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又姓。 《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又《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 《詩·小雅》鄂不韡韡。 《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 《陸璣詩疏》柎作跗。 《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 《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又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 《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 《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又《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又與丕同。 《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 《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 《秦·和鐘銘》不顯皇祖。𠀤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又《韻補》叶補美切,音彼。 《荀子·賦篇》𥳑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 《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