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肠:饥饿的肚子;辘辘:象声词;车轮滚动的声音。肚子饿得咕咕直响;形容十分饥饿。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西湖主》:“而枵肠辘辘,饥不可堪。”
饥饿时腹中辘辘作声。形容饥饿之甚。叶圣陶《穷愁》:“俄而饥肠辘辘如熬煎,念阿母当亦饥矣。”张希平《雁翎队》:“度过了六十个露重雾浓的夜晚,熬过了六十个饥肠辘辘的白天。” 见“饥肠雷动”。张贤亮《小说中国》:“等我~坐到一张矮桌边端起一碗上面覆盖着一片羊肉,下面全是白菜粉条和发酸的豆腐的‘席’的时候,已是下午。”
人或动物内脏之一,呈长管形,主管消化和吸收养分,分“大肠”、“小肠”等部:~子。~衣。肝~寸断。羊~小道。脑满~肥。
〔~轳〕a.安在井上绞起汲水斗的器具;b.机械上的绞盘。 〔~~〕象声词,形容车声。 〔轱~〕见“轱”。
〔~轳〕a.安在井上绞起汲水斗的器具;b.机械上的绞盘。 〔~~〕象声词,形容车声。 〔轱~〕见“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