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糗茹草


   饭、茹:吃;糗:干粮;草:指野菜。吃的是干粮、野菜。形容生活清苦。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fàn qiǔ rú cǎo
成语注音 ㄈㄢˋ ㄑ一ㄡˇ ㄖㄨˊ ㄘㄠˇ
成语简拼 fqrc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飯糗茹艸
成语英文 eat dry bread or grass--live in poverty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饭、茹:吃;糗:干粮;草:指野菜。吃的是干粮、野菜。形容生活清苦。


近义词



反义词



成语示例


舜之饭糗茹草,舜之居深山之中,皆古书所记。(清 陈澧《东塾读书记 孟子》)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舜之饭糗茹草也,若将终身焉?”


成语典故

饭、茹:吃。糗:干粮。草:指野菜。吃的是干粮、野菜。形容生活清苦。《孟子.尽心下》:“舜之饭糗茹草也,若将终身焉。”三国魏.曹丕《允受禅令》:“昔者大舜饭糗茹草,将终身焉。”清.陈澧《东塾读书记.孟子》:“舜之饭糗茹草,舜之居深山之中,皆古书所记。” 并列 形容贫者饭食非常粗劣。《孟子·尽心下》:“舜之~也,若将终身焉。”△多用于生活贫困方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煮熟的谷类食品:大米~。 泛指人每天定时分次吃的食物:早~。~菜。~馆。~量。酒囊~袋。 吃饭,或给人饭吃:“~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喂牲畜:~牛。

干粮,炒熟的米或面等。 饭或面食粘连成块状或糊状。

吃,引申为忍受:~素。~荤。~痛(忍痛)。含辛~苦(原意吃苦辣的东西,引申为忍受辛苦)。~古涵今(接受、包含古今的所有知识)。 臭,败:“以~鱼去蝇,蝇愈至,不可禁”。 柔软:“柔~而寡断。 菜:“菜~有畦”。 根互相牵连的样子:“拔茅~”。 姓。

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广义指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包括庄稼和蔬菜:青~。野~。茅~。水~。花~。~鞋。~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以此自称山野间的住所,有自谦卑陋的意思)。~原。~坪。~行露宿。~菅人命。 特指用作燃料、饲料的稻麦之类的茎叶:~料。柴~。稻~。 粗糙,不细致:~率(shuài )。~鄙(粗野朴陋)。~具(粗劣的食物)。 汉字的一种书体:~书。~字(亦为旧时谦称自己的别名)。章~(草书的一种,笔画保存了一些隶书的笔势,因其最初用于奏章,故名“章草”)。狂~。~体(❶指汉字草书;❷拼音文字的手写体,有大草、小草之分)。 打稿子,亦指稿子;引申为初步的,非正式的:~拟。~诏(为皇帝草拟诏书)。 荒野,原野,引申为在野的、民间的:~野。~莽。~寇。~贼。 雌性的(用于某些家畜、家禽):~鸡。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糗』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去九切,音𩝠。 《說文》熬米麥也。  又乾飯屑也。  又粮也。 《博雅》糗,糒也。 《書·費誓》峙乃糗粮。 《疏》糗,擣熬穀也。謂熬米麥使熟,又擣之以爲粉。 《禮·內則》糗餌。 《註》擣熬穀以爲糗餌。 《周禮·天官》羞籩之實,糗餌粉餈。 《註》糗,熬大豆與米也。 《左傳·哀十一年》𨻰轅頗出奔鄭,其族轅咺進稻醴、梁糗、腵脯焉。 《註》糗,乾飯。 《釋名》糗,齲也。飯而磨之使齲碎也。  又姓。 《風俗通》漢有糗宗,爲嬴長。  又《玉篇》尺沼切。義同。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丘救切,音𪖛。義同。 《六書音義》與𥽃同。

『茹』

《唐韻》人諸切,音如。 《集韻》《韻會》𠀤忍與切,音汝。 《正韻》而遇切,音孺。 《易·泰卦》拔茅連茹。 《王註》根相牽引貌。 《程傳》根之相連者。  又受也。 《詩·大雅》柔亦不茹。  又食也。 《禮·禮運》茹毛飮血。 《孟子》飯糗茹草。 《莊子·人閒世》不飮酒不茹葷者數月矣。  又食菜曰茹。 《前漢·董仲舒傳》公儀子相魯,食于舍而茹葵。 《主莽傳》不茹園葵。  又啜也。 《爾雅·釋詁》啜,茹也。  又貪也,恣也。 《揚子·方言》吳、越之閒凡貪飮食者謂之茹。 《郭註》今俗呼能粗食者爲茹。  又《說文》茹,飯牛也。 《廣韻》飯馬也。  又度也。 《詩·邶風》不可以茹。 《小雅》玁狁匪茹。 《周頌》來咨來茹。  又柔也。 《屈原·離騷》攬茹蕙以掩涕兮。 《註》茹,柔堧也。  又臭敗也。 《呂氏春秋》以茹魚驅蠅,蠅愈至而不能禁。  又《左思·魏都賦》神蘂形茹。 《註》物自死曰茹。  又菜茹。 《前漢·食貨志》菜茹有畦。 《晉書·地理志》環廬種桑、柘、菜茹。  又草名。 《詩·鄭風》茹藘在阪。 《傳》茅蒐也。 《爾雅·釋草》茹,藘。 《註》今蒨草也。  又水名。 《水經注》澧水,又東茹水注之。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上谷郡茹縣。  又陂名。 《魏志·劉馥傳》馥爲揚州刺史,治芍陂及茹陂,以漑稻田。  又姓。 《晉書·五行志》茹千秋爲驃騎咨議。 《通志·氏族略·茹氏註》蠕蠕入中國爲茹氏。◎按茹字有平、上、去三聲,皆于字義無係,如《易》之連茹,王肅音如。《易韻》讀孺,《詩》之匪茹、來茹,箋音汝,徐音如。《前漢·董仲舒傳》茹字音汝,《王莽傳》茹字又音如。唯茹藘茹字,《詩》箋及《爾雅》疏皆音如。茹毛、茹草、茹葷,茹字皆音人庶切,餘音或平或仄,不可泥也。《正字通》以連茹、不茹、茹毛義列于如音,以來茹、形茹等茹列于孺音,非是。

『草』

《唐韻》采老切《集韻》在早切《韻會》《正韻》采早切,𠀤音懆。 《說文》作艸,百卉也。經典相承作草。 《書·禹貢》厥草惟繇。 《詩·小雅》在彼豐草。 《禮·祭統》草艾則墨,未發秋政,則民弗敢草也。 《註》草艾,謂艾取草也。 《論衡》地性生草,山性生木。 《大戴禮·易本命》食草者善走而愚。  又《史記·陳丞相世家》惡草具進。 《註》草,粗也。  又《篇海》苟𥳑曰草草。 《春秋·隱四年》公及宋公遇于淸。 《註》遇者草次之期,二國各𥳑其禮也。 《疏》草次,猶造次也。  又《詩·小雅》勞人草草。 《傳》草草,勞心也。  又《易·屯卦》天造草昧。 《疏》言天造萬物于草創之始。  又《前漢·淮南王傳》常召司馬相如等視草廼遣。 《註》謂爲文之草藳。 《百官志註》一曹有六人,主作文書起草。 《後漢·𨻰寵傳》蕭何草律。  又《魏志·衞覬傳》覬好古文,隷、草無所不善。  又姓。 《正字通》草中。  又《韻補》脞五切,徂上聲。 《徐幹·齊都賦》焚梗林,燎圃草。  又此苟切,凑上聲。 《邊讓·章華賦》攜西子之弱腕兮,援毛嬙之素肘。形便纖以嬋娟兮,若流風之靡草。  又《說文》自保切,音皁。草斗,櫟實也,一曰橡斗子。 《徐鉉曰》今俗以此爲艸木之艸,別作皁字,爲黑色之皁。案櫟實可染白爲黑,故曰草,通用。今俗書或从白从十,或从白从七,皆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