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充饥,住简陋房屋。形容生活清苦。
喝水充饥,住简陋房屋。形容生活清苦。
《旧唐书·崔慎由传》:“属岁兵荒,至于绝食,弟兄采佀拾橡实,饮水栖衡,而讲诵不辍,怡然终日。”
喝水充饥,住简陋房屋。形容生活清苦。《旧唐书.崔慎由传》:“父丛……属岁兵荒,至于绝食,弟兄采梠拾橡实,饮水栖衡,而讲诵不辍,怡然终日。” 并列 衡,架在屋梁或门窗上的横木,借指简陋的房屋。喝清水,住简陋房屋。形容生活清苦。《旧唐书·崔慎由传》:“属岁兵荒,至于绝食,弟兄采梠拾橡实,~,而讲诵不辍,怡然终日。”△用于生活方面。→饮水啜菽 饮水曲肱饔飧不继 衣食不周 ?衣丰食饱 饱食暖衣
喝,又特指喝酒:~水思源。~酒。~泣(泪流满面,流到口里,形容悲哀到了极点)。~鸩止渴。 指可喝的东西:冷~。~料。~食。 含忍:~恨。~誉(享有盛名,受到称赞)。 隐没(mò):~羽。
给牲畜水喝:~马。~牛
一种无色、无臭、透明的液体:~稻。~滴石穿。~泄不通。 河流:汉~。湘~。 江河湖海的通称。~库。~利。~到渠成(喻条件成熟,事情就会顺利完成)。~可载舟。跋山涉~。依山傍~。 液汁:~笔。墨~。 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外~。肥~。 指洗的次数:这衣服洗过两~了。 姓。
鸟禽歇宿:“夫以鸟养养鸟者,宜~之深林”。 居留,停留:~身。~息。~止。~遁(隐居,遁世)。~迟(游息,居住)。
〔~~〕形容不安定。 〔~遑〕a.忙碌不安,到处奔波;b.被迫。均亦作“栖皇”。
秤杆,泛指秤:~器。~镜(借指辨别是非善恶的标准)。~鉴(衡镜)。 称量:~钧(借指执掌国政之权)。 反复思索做出决定,比较评定:权~。~情度理。 平,对等:平~。均~。 指北斗星:~汉(北斗星和银河)。 古同“横”,纵横。
《唐韻》《正韻》式軌切《集韻》《韻會》數軌切,𠀤稅上聲。 《說文》準也。北方之行,象衆水𠀤流,中有微陽之氣也。 《徐鉉曰》衆屈爲水,至柔,能攻堅,故一其內也。 《釋名》水,準也,準平物也。 《白虎通》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隂氣,在黃泉之下,任養萬物。水之爲言濡也。 《書·洪範》五行,一曰水。 《又》水曰潤下。 《正義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五行之體,水最微,爲一。火漸著,爲二。木形實,爲三。金體固,爲四。土質大,爲五。 《易·乾卦》水流濕。 《說卦》坎爲水。 《管子·水地篇》水者,地之血氣,如筋脉之通流者也。 《淮南子·天文訓》積隂之寒氣爲水。 又六飮之一。 《周禮·天官》漿人掌共王之六飮,水漿醴涼醫酏。 又《禮·玉藻》五飮:上水、漿、酒、醴、酏。 《註》上水,水爲上,餘次之。 又《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水曰淸滌。 又明水,所以共祭祀。 《周禮·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鑒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燭共明水。 《註》鑒,鏡屬,取水者。世謂之方諸。 又官名。 《左傳·昭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紀,故爲水師而水名。 又《前漢·律歷志》五聲,羽爲水。 又天水,郡名,漢武帝所置。 又中水,縣名,屬涿郡。應劭曰:易𣻎二水之中。𠀤見《前漢·地理志》。 又黑水,國名,卽𩎟韐。 又露爲上池水。 《史記·扁鵲傳》飮是以上池之水。 《註》上池水,謂水未至地,蓋承取露及竹木上水以和藥。 又姓。 又《韻補》叶式類切,音墜。 《劉楨·魯都賦》蘋藻漂於陽侯,芙蓉出於渚際。奮紅葩之熩熩,逸景燭於崖水。 又叶呼委切,音毀。 《李白·游高淳丹陽湖詩》龜游蓮葉上,鳥宿蘆花裏。少女棹輕舟,歌聲逐流水。 又《韻補》音準。引《白虎通》水之爲言準也。○按準乃水之義,非水之音。蓋沿《周禮·考工記》鄭註,準讀爲水而誤。今不從。
『衡』《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何庚切,𠀤音行。 《書·舜典》同律度量衡。 《前漢·律歷志》衡,平也。所以任權而均物,平輕重也。 《荀子·禮論》衡誠懸矣,則不可欺以輕重。 又《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 《傳》璣衡,王者正天文之器,可運轉者。 《漢書註》衡謂渾天儀也。 又樓殿邊欄楯也。 《前漢·袁盎傳》百金之子不騎衡。 又勺柄,龍頭也。 《周禮·冬官·玉人》大璋、中璋九寸,邊璋七寸,衡四寸。 又眉目之閒也。 《蔡邕·釋誨》揚衡含笑。 《左思·魏都賦》盱衡而誥。 又斗之中央也。 《前漢·天文志》衡殷南斗。 又橫也。 《前漢·𠛬法志》合縱連衡。 《師古曰》戰國時,齊楚韓魏燕趙爲縱,秦國爲衡。秦地形東西橫長,故爲衡也。 又楅衡,所以楅持牛,使不得抵觸也。 《周禮·地官》凡祭祀,飾其牛牲,設其楅衡。 又《小爾雅》斤十謂之衡,衡有半謂之秤。 又維持冠者曰衡。 《左傳·桓二年》衡紞紘綖。 又掌山林者謂之衡。 《周禮·天官·太宰》虞衡作山澤之材。 又阿衡,官名。 《書·太甲》惟嗣王不惠于阿衡。 又地名。 《周語》以諸侯朝于衡雝。 《註》衡雝,鄭地,在今河內。 又山名。 《爾雅·釋山》江南衡。 《註》南岳衡山也。 又水名。 《水經注》衡水東經阜城縣故城。 又姓。 《通志·氏族略》伊尹爲湯阿衡,子孫因以爲氏。一云魯公子衡之後,以王父字爲氏。漢有衡威、衡驃卿。 又與蘅通,杜衡也。 《司馬相如·子虛賦》其東則有蕙圃、衡蘭。 又《集韻》胡盲切。與橫通。 《詩·齊風》衡從其畝。 《疏》衡,古通橫。 又《詩·陳風》衡門之下,可以棲遲。 《註》衡木爲門也。 又《毛詩古音攷》音杭。《小雅》:約軧錯衡,八鸞瑲瑲。《史記·自序》:維契作商,爰及成湯,太甲居桐,德盛阿衡。𠀤叶音杭。 《說文》从角、大,从行。 《韻會》俗作𢖍,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