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鸩救渴


   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ǐn zhèn jiù kě
成语简拼 yzjk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北齐·杜弼《为东魏檄梁文》:“见黄雀而忘深井,食钩吻以疗饥,饮鸩毒以救渴,智者所不为,仁者所不向。”


成语典故

北齐·杜弼《为东魏檄梁文》:“见黄雀而忘深井,食钩吻以疗饥,饮鸩毒以救渴,智者所不为,仁者所不向。”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喝,又特指喝酒:~水思源。~酒。~泣(泪流满面,流到口里,形容悲哀到了极点)。~鸩止渴。 指可喝的东西:冷~。~料。~食。 含忍:~恨。~誉(享有盛名,受到称赞)。 隐没(mò):~羽。

给牲畜水喝:~马。~牛

传说中的一种毒鸟。把它的羽毛放在酒里,可以毒杀人。 用鸩的羽毛泡成的毒酒:~酒。饮~止渴。 用毒酒害人。

给予帮助使脱离危险或解脱困难:~济。~命。~护。~国。~难(nàn )。~灾。~药。~正(补救匡正)。~死扶伤。~困扶危。 终止:濯以~热。

口干想喝水:口~。解~。 喻迫切地:~望。~盼。~慕。~求。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救』

《廣韻》居祐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又切,𠀤音廏。 《說文》止也。 《博雅》助也。 《廣韻》護也。 《書·太甲》尚賴匡救之德。 《詩·大雅》式救爾後。  又《周禮·地官·司救註》救,猶禁也,以禮防禁人之過者也。  又《爾雅·釋器》絇謂之救。 《註》救絲以爲絇。  又姓。 《風俗通》諫議大夫救仁。  又《集韻》恭于切,音拘。 《周禮·司救》劉昌宗讀。  又《韻補》叶居尤切。 《詩·邶風》何有何亡,黽勉求之。凡民有喪,匍匐救之。 《武王盤銘》溺於淵,尚可遊也。溺於人,不可救也。

『渴』

《唐韻》苦葛切《集韻》《類篇》《韻會》丘葛切,𠀤音磕。 《說文》本作㵣。从欠,渴聲。 《徐曰》今俗用渴字。 《玉篇》欲飮也。 《詩·小雅》載饑載渴。  又急也。 《公羊傳·隱四年》不及時而日渴葬也。  又《廣韻》渠列切《集韻》《韻會》《正韻》巨列切,𠀤音傑。水涸也。 《周禮·地官》草人凡糞種,渴澤用鹿。 《疏》渴,故時停水。今乃渴也。  又《集韻》丘蓋切,音礚。與愒同,貪也。或从欠作𢢚。  又《廣韻》胡割切,音褐。 《柳宗元·袁家渴記》楚越方言謂水之反流者爲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