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狈:困顿窘迫。形容处境困顿窘迫,进退两难。
狼狈:困顿窘迫。形容处境困顿窘迫,进退两难。
《晋书·刘琨传》:“自守则稽聪之诛,进讨则勒袭其后,进退维谷,首尾狼狈。”
形容处境困迫,进退为难。《晋书.刘琨传》:“自守则稽聪之诛,进讨则勒袭其后,进退唯谷,首尾狼狈。” 主谓 比喻进退两难,陷于困境。《晋书·刘琨传》:“自守则稽聪之诛,进讨则勒袭其后,进退维谷,~。”△贬义。→进退双难 进退维咎
头,脑袋:~饰。~级。~肯(点头表示同意)。 领导的人,带头的:~领。元~。~脑。~相(xiàng)。 第一,最高:~都(dū)。~府。 最先,最早:~次。~届。~创。~日封。~义(首先起义)。 出头告发:自~。出~。 量词,指诗和歌:一~诗。 姓。
鸟兽虫鱼等身体末端突出的部分:~巴。~鳍。鸟~。 末端:排~。船~。~声。~骨。~灯。~数。~音。结~。扫~。虎头蛇~。 在后面跟:~随。~追。 量词,指鱼:三~鱼。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特指马尾(wěi )巴上的毛:马~罗。马~儿提豆腐―提溜不起来。 特指蟋蟀等尾部的针状物:三~儿(雌蟋蟀)。
哺乳动物,形状很像狗,性残忍而贪婪,昼伏夜出,能伤害人畜。毛皮可制衣褥:~狈。~奔豕突。~吞虎咽。~子野心(喻凶恶残暴的人的狂妄欲望和狠毒用心)。引~入室(喻引进坏人)。
传说中的一种兽,狼属,前腿短,走路时要爬在狼身上,没有狼,它就不能行动:狼~(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狼~为奸(喻彼此勾结做坏事)。
《廣韻》書久切《集韻》《韻會》《正韻》始九切,𠀤音手。 《說文》頭也。 《易·說卦》乾爲首。 《周禮·春官·大祝》辨九𢷎,一曰䭫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 《註》稽首,拜頭至地也。頓首,拜頭叩地也。空首,拜頭至手,所謂拜手也。 又元首,君也。 《書·益稷》元首起哉。 又《廣韻》始也。 《公羊傳·隱六年》春秋雖無事,首時過則書。 《註》首,始也。時,四時也。過,歷也。春以正月爲始,夏以四月爲始,秋以七月爲始,冬以十月爲始。 又《揚子·方言》人之初生謂之首。 又魁帥也。 《禮·檀弓》毋爲戎首,不亦善乎。 《註》爲兵主來攻伐曰戎首。 又標表也。 《禮·閒傳》苴惡貌也。所以首其內,而見諸外也。 《集說》首者,標表之義,蓋顯示其內心之哀痛于外也。 又要領也。 《書·秦誓》予誓告汝羣言之首。 《傳》衆言之本要。 又《左傳·僖十五年》秦獲晉侯以歸,大夫反首拔舍從之。 《註》反首,謂頭髮下垂。 又《左傳·成十六年》塞井𡗝竈,𨻰於軍中,而疏行首。 《註》疏行首者,當陣前決開營壘爲戰道。 又《禮·曲禮》進劒者左首。 《疏》首,劒拊環也。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廬人》五分其晉圍,去一以爲首圍。 《註》首,殳上鐏也。 又貍首,樂章名。 《周禮·春官·樂師》凡射,諸侯以貍首爲節。 又《禮·檀弓》貍首之斑然。 《註》木文之華。 又官名。 《史記·犀首傳》犀首者,魏之隂晉人也。名衍,姓公孫氏。 《註》司馬彪曰:若今虎牙將軍。 又山名。 《書·禹貢》壺口雷首。 《疏》在河東蒲坂縣南,一名首山。左傳宣二年,宣子田於首山,卽此。 又邑名。 《春秋·僖五年》會王世子於首止。 《註》衞地,𨻰留襄邑縣,東南有首鄕。 《公羊傳》作首戴。 又《左傳·昭二十八年》韓固爲馬首大夫。 《註》今壽陽縣。 又牛首,鄭邑,見《左傳·桓十四年》。 又刳首,晉地,見《左傳·文七年》。 又國名。 《山海經》有三首國。 又咳首,八蠻之一,見《風俗通》。 又馬名。 《爾雅·釋獸》馬四蹢皆白,首。 《註》蹢,蹄也。四蹄白者名首。俗呼爲踏雪馬。 又《禮·月令》首種不入。 《註》首種謂稷。 《疏》百穀稷先種,故云。 又豕首,茢甄別名。見《爾雅·釋草》。 又姓。 《正字通》明弘治汀州推官首德仁。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舒救切,音狩。 《廣韻》自首前罪。 《正字通》有咎自𨻰,及告人罪,曰首。 《前漢·文三王傳》驕嫚不首。 《註》不首,謂不伏其罪也。首,失救反。 又服也。 《後漢·西域傳》雖有降首,曾莫懲革。 《註》首,猶服也,音式救反。 又頭向也。 《禮·玉藻》君子之居恆當戸,寢恆東首。 《註》首,生氣也。 《釋文》首,手又反。 又《戰國策》以秦之疆首之者。 《註》言以兵向之。 又叶詩紙切,音始。 《揚子·太𤣥經》凍登赤天,隂作首也。虛羸踦踦,擅無已也。 又叶賞語切,音黍。 《班固·述高帝贊》神母告符,朱旗廼舉。粵蹈秦郊,嬰來稽首。 又叶舂御切,音恕。 《晉書·樂志鼓吹曲》征遼東,敵失據。威靈邁日域,公孫旣授首。
『尾』《廣韻》《集韻》《正韻》無匪切《韻會》武匪切,𠀤音委。 《說文》微也。从倒毛在尸後。 《玉篇》鳥獸魚蟲皆有之。 又末後稍也。 《易•未濟》狐濡其尾。 《書•君牙》若蹈虎尾。 又《詩•邶風》瑣兮尾兮,流離之子。 《註》瑣,細。尾,末也。 又《戰國策》王若能爲此尾。 《註》終也。 又東方星名,十八度尾爲大辰。 又次名。 《禮•月令》日月會於鶉尾,斗建申之辰也。 又底也。 《爾雅•釋水》瀵大出尾下。 《註》尾猶底也。言其源深出於底下者名瀵。瀵猶灑散也。 又《書•堯典》仲春鳥獸孶尾。 《註》乳化曰孳,交接曰尾,因物之生育,驗其氣之和也。 又陪尾,山名,在江夏安陸縣。一名橫尾。一曰負尾。 又姓。 《左傳》殷民六族有尾勺氏。 又漢劉虞吏尾敦。
『狼』《唐韻》魯當切《集韻》《韻會》盧當切《正韻》魯堂切,𠀤音郞。 《說文》似犬,銳頭白頰,高前廣後。从犬,良聲。 《埤雅》狼大如狗,靑色,作聲諸竅皆沸,善逐獸。里語曰:狼卜食。狼將遠逐食,必先倒立以卜所向,故獵師遇狼輒喜。狼之所嚮,獸之所在也,其靈智如此。古之烽火用狼糞,取其煙直而聚,雖風吹之不斜。 《爾雅·釋獸》狼,牡貛,牝狼。 《註》牡名貛,牝名狼,辨狼之種類也。 《詩·齊風》竝驅從兩狼兮。 《周禮·天官·獸人》冬獻狼。 《註》狼膏聚,聚則溫。 又狼藉。 《孟子》樂歲粒米狼戾。 《註》狼戾,猶狼藉也。 又《周禮·秋官》條狼氏。 《註》條,當爲滌器之滌。狼狼扈道上。 《疏》狼狼扈道上者,謂不蠲之物在道,猶今言狼藉也。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東有大星曰狼。狼角變色,多盜賊。 又《律書》西至於狼。狼者,言萬物可度量。斷萬物故曰狼。 又《杜篤·論都賦》寥狼邛莋。 《註》寥狼,猶擥擾也。 又地名。 《左傳·文九年》楚子師於狼淵,以伐鄭。 《史記·秦本紀》白起攻趙,取代光狼城。 又白狼縣,屬右北平郡。臯狼縣,屬西河郡。皆見《前漢·地理志》。 又《後漢·明帝紀》西南夷白狼動黏諸種,前後慕義貢獻。 又草名。 《爾雅·釋草》孟狼尾。 《註》似茅,今人亦以覆屋。 又姓。 《左傳·文二年》狼瞫取戈以斬囚。 又《集韻》里黨切。音朗。狼犺,獸名。似猴。 又郁狼,漢侯國。 《韋昭曰》屬魯。狼音盧黨反。見《史記·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 又《集韻》《韻會》𠀤郞宕切,音浪。博狼,地名。在陽武。 《前漢·張良傳》秦皇帝東遊,至博狼沙中《註》師古曰:狼音浪。◎按史記本作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