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油条。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一:“一个头小脖长的男子,手提一篮子香油馃子,在道上叫卖。”参见“ 油条 ”。
方言。油条。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一:“一个头小脖长的男子,手提一篮子香油馃子,在道上叫卖。”参见“ 油条 ”。
气味好闻,与“臭”相对:~味。~醇。芳~。清~。 舒服:睡得~。 味道好:这鱼做得真~。 受欢迎:这种货物在农村~得很。 称一些天然或人造的有香味的东西:麝~。灵猫~。龙涎~。檀~。沉~。 旧时用以形容女子事物或作女子的代称:~闺。~艳。 祭祖、敬神所烧的用木屑搀上香料做成的细条:~火。烧~拜佛。~炉。~烛。 姓。
动植物体内所含的脂肪或矿产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和液体,一般不溶于水,容易燃烧:~饼。~布。~彩。~画。~亮。~水(亦指不正常的收益或额外好处)。~轮。~垢。奶~。石~。食~。汽~。添~加醋。 用油或漆涂抹:~刷(a.涂抹油、漆;b.涂抹油、漆的刷子)。 被油弄脏:衣服~了一大片。 狡猾:~滑。
一种油炸的面食:~子。荞麦~。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 动物的卵:鱼~。蚕~。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 姓。
《廣韻》許良切《集韻》《韻會》《正韻》虛良切,𠀤音鄕。 《玉篇》芳也。 《正韻》氣芬芳。 《書·君𨻰》至治馨香,感于神明。 《詩·周頌》有飶其香。 《禮·月令》中央土,其臭香。 又草木之香,如沉香,棧香,蜜香,檀香,具載。 《洪芻·香譜》及《葉延珪·香隸》諸書。 又獸亦有香。 《談苑》商女山中多麝,其性絕愛其臍,爲人逐急,卽投巖舉爪,剔裂其香。 又《本草》麝香有三等:第一生香,亦名遺香,乃麝自剔出者。其次臍香。其三心結香。 又有小麝,其香更奇。 又風香。 《庾信詩》結客少年塲,春風滿路香。 又含香。 《漢官儀》尚書郞含雞舌香,伏奏事。 又酒香。 《王績詩》稍覺池亭好,偏宜酒甕香。 《杜甫詩》浩蕩風塵外,誰知酒熟香。 又花名。 《廬山記》一比丘晝寢盤石上,夢中聞花香酷烈,及覺,求得之,因名睡香。四方聞之,謂爲花中祥瑞,遂名瑞香。 又丁香。 《本草》一名丁子香,花紫白色,生子,小者爲丁香,大者爲母丁香。 又酒名。 《蘇軾·送碧香酒詩》碧香近出帝子家,鵝兒破殼酥流盎。 《劉子翬詩》未饒赤壁風流在,且向何家醉碧香。 又阿香。 《搜神記》永和中,義興人姓周,出都,日暮。道邊有一新草小屋,一女子出門,周求寄宿。一更中,聞外有小兒喚阿香聲,云:官喚汝推雷車。女乃辭去。夜遂大雷雨。 又人名。黃香,仇香,見《後漢書》。 又姓。明四譯館通事香牛。 又山名。 《唐書·白居易傳》與香山僧如滿結香火社,自稱香山居士。 又水名。 《述異記》吳故宮有香水溪。 又殿名。 《三輔黃圖》武帝時,後宮八區,有披香殿。 又享名。 《李白詩》沉香亭北倚闌干。
『油』《唐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正韻》于求切,𠀤音由。水名。 《說文》水出武陵孱陵,東南入江。 《水經注》孱陵縣有白石山,油水所出。 又江夏平春縣有油水。 《水經注》油水,出平春縣西南油溪。 又膏也。 《博物志》積油滿萬石,自然生火。 又石油。 《水經注》高孥洧水肥可然。 《夢溪筆談》鄜延出石油。 《廣輿記》石油出肅州南山。 又猛火油。 《昨夢錄》猛火油,出高麗東數千里。日初出之時,因盛夏日力烘,石極熱則出液,他物遇之,卽爲火,惟眞琉璃器可貯之。 又緹油,車飾。 《後漢·劉𤣥傳》乗鮮車大馬,赤屛泥。 《註》赤屛泥,謂以緹油屛泥於軾前。 又橘名。 《韓彥直·橘錄》油橘,皮似以油飾之,中堅而外黑。 又油油,和謹貌。 《禮·玉藻》三爵而油油以退。 又禾黍光悅貌。 《束皙·補亡詩》厥草油油。 又雲盛貌。 《孟子》天油然作雲。 又《廣韻》《集韻》𠀤余救切,音狖。浩油,地名。 《公羊傳·定四年》公及諸侯盟于浩油。 《註》油音由,一音羊又反。 又與釉同。 《篇海》物有光也。 《蔡襄茶錄》珍膏油其面。
『子』《唐韻》卽里切《集韻》《韻會》《正韻》祖似切,𠀤音梓。 《說文》十一月陽氣動,萬物滋入,以爲稱。 《徐鍇曰》十一月夜半,陽氣所起。人承陽,故以爲稱。 又《廣韻》息也。 《增韻》嗣也。 《易·序卦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 《白虎通》王者父天母地曰天子。天子之子曰元子。 《書·顧命》用敬保元子釗。 又《儀禮·喪服》諸侯之子稱公子。 又凡適長子曰冢子,卽宗子也。其適夫人之次子,或衆妾之子,曰別子,亦曰支子。 《禮·曲禮》支子不祭,祭必告於宗子。 又男子之通稱。 《顏師古曰》子者,人之嘉稱,故凡成德,謂之君子。 《王肅曰》子者,有德有爵之通稱。 又自世婦以下自稱曰婢子,見《禮記·曲禮》。 又卿之妻曰內子。 《儀禮·有司徹註》內子不薦籩。 又《禮·檀弓》兄弟之子猶子也。 又《前漢·嚴助傳註》令子出就婦家爲贅壻,曰贅子。 又人君愛養百姓曰子。 又辰名。 《爾雅·釋天》太歲在子曰困敦。 《前漢·律歷志》孳萌於子。 又《禮·王制》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疏》子者,奉恩宣德。 又左庶子,中庶子,官名。 又國名。 《括地志》子城,在渭州莘城縣。 又長子,縣名。周史辛甲所封,後爲趙邑,屬上黨。 又姓。 《史記·殷本紀》契,母吞鳦子而生,故曰子氏。 又複姓。 《左傳》鄭大夫子人氏,魯大夫子服氏,子家氏。 又子細,猶分別。 《北史·源思禮傳》爲政當舉大綱,何必太子細也。 《正字通》子讀若薺,方語別也。俗作仔細。 又去聲,才四切。 《中庸》子庶民也。徐邈讀。 又與慈通。 《禮·樂記》易直子諒之心,油然生矣。 《韓詩外傳》子諒作慈良。 又叶濟口切,音走。 《前漢·班固敘傳》侯王之祉,祚及孫子。公族蕃衍,枝葉暢茂。茂音某。 又叶子德切,音則。 《詩·豳風》旣取我子,無毀我室。 《楊愼·古音叢目》與朱傳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