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香祷祝


   指烧着香虔诚地向神或佛祈祷祝愿。馨香:烧香的香味;指烧香。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xīn xiāng dǎo zhù
成语注音 ㄒ一ㄣ ㄒ一ㄤ ㄉㄠˇ ㄓㄨˋ
成语正音 “祝”,不能读作“zù”。
成语简拼 xxdz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馨香禱祝
成语英文 burn incense and pray to the gods
成语结构  连动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烧着香虔诚地向神或佛祈祷祝愿。馨香:烧香的香味;指烧香。



反义词



成语示例


现在的任务,是全国范围内恢复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的革命精神,据以定出一定的政纲和政策,……这在中国共产党方面真是馨香祷祝之事。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尚书 君陈》:“至治馨香,感于神明。”


成语典故

《书.酒诰》:“弗惟德馨香,祀登闻于天。”后因以“馨香祷祝”表示真诚期望。章炳麟《复蒋智由书》:“于此知君果非有异志,则仆所馨香祷祝以求之者也。”李大钊《联治主义与世界组织》:“这就是我们人类全体所馨香祷祝的世界大同。” 连动 旧指向神烧香,祷告祝愿。现用以形容真诚、恳切期望。语本《尚书·酒诰》:“弗惟德馨香祀,登闻于天。”李大钊《联合主义与世界组织》:“就是我们人类全体所~的世界大同。”△褒义。常用于祝祷和期望。→心向往之 ?心灰意冷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散布很远的香气:~香。如兰之~。 喻长存的英名:垂~千祀。 助词,作用同“样”:宁~(这样,如此)。宁~儿(原意是“这样的儿子”,后用以赞美孩子或子弟)。

气味好闻,与“臭”相对:~味。~醇。芳~。清~。 舒服:睡得~。 味道好:这鱼做得真~。 受欢迎:这种货物在农村~得很。 称一些天然或人造的有香味的东西:麝~。灵猫~。龙涎~。檀~。沉~。 旧时用以形容女子事物或作女子的代称:~闺。~艳。 祭祖、敬神所烧的用木屑搀上香料做成的细条:~火。烧~拜佛。~炉。~烛。 姓。

教徒或迷信的人向天、神求助、求福:~文。~告。~念。祈~。 祝愿,敬辞(书信用语):为~。盼~。

表示对人对事的美好愿望:~福。~寿。~捷。~辞。馨香祷~。 古代指男巫。 在神庙里管香火的人:~融。庙~。 断:~发(fà)(断发,后指僧尼削发出家)。 姓。 古同“注”,敷涂。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馨』

《廣韻》呼𠛬切《集韻》《韻會》《正韻》醯經切,𠀤音𠷓。 《玉篇》香遠聞也。 《書·酒誥》黍稷非馨,明德維馨。 《詩·大雅》爾殽旣馨。  又《周頌》有椒其馨。 《楚辭·九歌》折芳馨兮遺所思。 《韓愈·答張徹詩》寒狖酸骨怨,怪花醉䰟馨。  又《集韻》虛映切,音釁。晉人以爲語助。 《晉書·王衍傳》何物老嫗,生此寧馨兒。 《世說新語》王朗之雪中詣王螭,持其臂。螭曰:冷如鬼手馨,强來捉人臂。 《通雅》寧𠷓寧馨,此呼語辭,今讀能亨,亦云那,向有平去二音,可平可仄,古人多假借字也。

『香』

《廣韻》許良切《集韻》《韻會》《正韻》虛良切,𠀤音鄕。 《玉篇》芳也。 《正韻》氣芬芳。 《書·君𨻰》至治馨香,感于神明。 《詩·周頌》有飶其香。 《禮·月令》中央土,其臭香。  又草木之香,如沉香,棧香,蜜香,檀香,具載。 《洪芻·香譜》及《葉延珪·香隸》諸書。  又獸亦有香。 《談苑》商女山中多麝,其性絕愛其臍,爲人逐急,卽投巖舉爪,剔裂其香。  又《本草》麝香有三等:第一生香,亦名遺香,乃麝自剔出者。其次臍香。其三心結香。  又有小麝,其香更奇。  又風香。 《庾信詩》結客少年塲,春風滿路香。  又含香。 《漢官儀》尚書郞含雞舌香,伏奏事。  又酒香。 《王績詩》稍覺池亭好,偏宜酒甕香。 《杜甫詩》浩蕩風塵外,誰知酒熟香。  又花名。 《廬山記》一比丘晝寢盤石上,夢中聞花香酷烈,及覺,求得之,因名睡香。四方聞之,謂爲花中祥瑞,遂名瑞香。  又丁香。 《本草》一名丁子香,花紫白色,生子,小者爲丁香,大者爲母丁香。  又酒名。 《蘇軾·送碧香酒詩》碧香近出帝子家,鵝兒破殼酥流盎。 《劉子翬詩》未饒赤壁風流在,且向何家醉碧香。  又阿香。 《搜神記》永和中,義興人姓周,出都,日暮。道邊有一新草小屋,一女子出門,周求寄宿。一更中,聞外有小兒喚阿香聲,云:官喚汝推雷車。女乃辭去。夜遂大雷雨。  又人名。黃香,仇香,見《後漢書》。  又姓。明四譯館通事香牛。  又山名。 《唐書·白居易傳》與香山僧如滿結香火社,自稱香山居士。  又水名。 《述異記》吳故宮有香水溪。  又殿名。 《三輔黃圖》武帝時,後宮八區,有披香殿。  又享名。 《李白詩》沉香亭北倚闌干。

『祝』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之六切,音粥。贊主人饗神者。 《說文》祝,祭主贊詞者,从人口,从示。一曰从兌省。易曰:兌爲口,爲巫。 《徐曰》按易,兌,悅也,巫所以悅神也。 《詩·小雅》工祝致告。 《周禮·春官》大祝掌六視之辭。  又屬也。 《詩·鄘風》素絲祝之。 《箋》祝,當作屬。屬,著也。 《毛傳》訓織也。  又祝融,神名。 《虞翻曰》祝,大。融,明也。 《韋昭曰》祝,始也。  又斷也。 《公羊傳·哀十四年》子路死,子曰噫:天祝予。 《穀梁傳·哀十三年》祝髮文身。  又丁寧也,請求之辭。  又國名。 《禮·樂記》封帝堯之後於祝。  又姓。 《左傳》鄭大夫祝𥅆,後漢司徒祝恬。  又《集韻》《類篇》𠀤職救切,音晝。 《詩·大雅》侯作侯祝。 《傳》祝,詛也。 《疏》祝。無用牲之文,口告而祝詛之也。 《書·無逸》否則厥口詛祝。 《疏》以言告神謂之祝,請神加殃謂之詛。  又陟慮切,音註。 《周禮·天官》瘍醫掌祝藥。 《註》祝,讀如注病之注,謂附著藥也。 《集韻》或作呪。亦作詋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