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唐书·奸臣传上·李林甫》载, 李 专权阻塞言路,“补闕 杜璡 再上书言政事,斥为 下邽令 。”因以语动其餘曰:“‘明主在上,羣臣将顺不暇,亦何所论?君等独不见立仗马乎,终日无声,而飫三品芻豆;一鸣,则黜之矣。后虽欲不鸣,得乎?’由是諫
据《新唐书·奸臣传上·李林甫》载, 李 专权阻塞言路,“补闕 杜璡 再上书言政事,斥为 下邽令 。”因以语动其餘曰:“‘明主在上,羣臣将顺不暇,亦何所论?君等独不见立仗马乎,终日无声,而飫三品芻豆;一鸣,则黜之矣。后虽欲不鸣,得乎?’由是諫
源见“立仗马”。比喻尸位素餐者不敢言事。宋 陆游《感惜》诗:“马慵立仗宁辞斥,兰偶当门敢怨锄。”
困倦,懒得动:~困。~懒。~惰。~倦。
站,引申为竖起来:~正。~柜。~足(a.站得往脚;b.处于某种立场)。~场。屹~。顶天~地。 做出,定出:建~。设~。树~。~意。~此存照。 存在,生存:自~。独~。势不两~。 马上,即刻:~时。~刻。~等。 姓。
兵器:仪~。明火执~。 拿着兵器:~剑。 战争:打~。胜~。 凭借,依靠:倚~。仰~。~恃。~义执言(为了正义说公道话)。
《唐韻》蜀容切《集韻》《韻會》常容切,𠀤音鱅。 《說文》懶也。从心庸聲。
『立』《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力入切,音力。 《說文》立,住也。 《釋名》立,林也。如林木森然,各駐其所也。 《廣韻》立,行立。 《禮·曲禮》立必正方。 又成也。 《禮·冠義》而後禮義立。 又堅也。 《易·大過》君子以獨立不懼。 《論語》三十而立。 又樹立也。 《易·說卦傳》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書·伊訓》立愛惟親,立敬惟長。 《左傳·襄二十四年》穆叔曰: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 又置也,建也。 《書·牧誓》立爾矛。 《周禮·天官》建其牧,立其監。 《左傳·桓二年》師服曰:天子建國,諸侯立家。 又存立也。 《論語》己欲立而立人。 又速意也。 《史記·平原君傳》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 又直起也。 《前漢·五行志》上林苑中,大柳樹斷仆地,一朝起立。 又《杜甫·朝獻太淸宮賦》四海之水皆立。 《張翥詩》蝃蝀下飮湖水立。 又《趙孟頫詩》驥聞秋風雙耳立。 又赤立。 《宋史·喬行𥳑傳》百姓多垂罄之寶,州縣多赤立之帑。 又闕立。 《張衡·週天大象賦》闕立擬乎兩觀,水府司乎百川。 又立政,尚書篇名,周公作。 又車名。 《後漢·輿服志》有立車。 又與粒通。 《詩·周頌》立我烝民。 《箋》立,當作粒。 又姓。漢有賢人立如子,唐有長興令立述。 又于貴切。同位。 《石經春秋》公卽位,作公卽立。 《周禮·春官》小宗伯掌神位。 《註》故書位作立。鄭司農云:古者立位同字。
『仗』《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直亮切,長去聲。劒戟總名。唐制,殿下兵衞曰仗。 《儀衞志》朝會之仗,三衞番上,分爲五仗,皆帶刀捉仗,列於東西廊下。每日以四十六人立內廊閣外,號曰內仗。朝罷放仗,天子出,則有細仗,黃麾仗。 又《淮南子·原道訓》履危行險,無忘𤣥仗。 《註》𤣥仗,道也。 又憑倚也。 《詩·大雅·有馮有翼疏》馮者,可以委仗。 又與杖通。 《前漢·李尋傳》近臣已不足杖矣。 《註》杖通仗。 又《集韻》《韻會》雉兩切《正韻》呈兩切,𠀤長上聲。義同。◎按兵杖、器仗之仗,上、去二聲通用。惟馮仗之仗無上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