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策西州


   据《晋书·谢安传》载, 谢安 卒前扶病还都经 西州 门, 安 死,其甥 羊昙 伤痛,“行不由 西州 路,尝因 石头 大醉,扶路唱乐,不觉至州门。左右白曰:‘此 西州 门。’ 曇 悲感不已,以马策扣扉,诵 曹子建 诗曰:‘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mǎ cè xī zhōu
成语简拼 mcxz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据《晋书·谢安传》载, 谢安 卒前扶病还都经 西州 门, 安 死,其甥 羊昙 伤痛,“行不由 西州 路,尝因 石头 大醉,扶路唱乐,不觉至州门。左右白曰:‘此 西州 门。’ 曇 悲感不已,以马策扣扉,诵 曹子建 诗曰:‘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


出处典源

成语典故

源见“羊昙泪”。借指痛悼死者。柳亚子《忆费香曾表弟》诗:“马策西州痛谢公,凤毛济美世堪宗。”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古代的一种马鞭子,头上有尖刺。 鞭打:~马。鞭~。 激励,促进:~动。~勉。 古代称连编好的竹简:简~。 古代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命。~免。~封。 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论。~问。 杖:~杖。 中国数学上曾经用过的一种计算工具,形状与“筹”相似。 计谋,主意,办法:上~。献~。决~。政~。~划。束手无~。 书法用字名称,指仰横。 姓。

方向,太阳落下的一边,与“东”相对:~面。~晒。~域。~方。~席(旧时对幕友或家塾教师的敬称。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亦称“西宾”)。~宫(借指妃嫔)。 事物的样式或方法属于西方的(多指欧美各国):~学。~画。~餐。~医。 姓。

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所辖地区的大小历代不同(后多用于地名):~县。杭~。 中国一种民族自治行政区划:海南省黎族苗族自治~。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策』

《廣韻》楚革切《集韻》《韻會》測革切《正韻》恥格切,𠀤音𠕁。 《儀禮註》策,𥳑也。 《蔡邕·獨斷》策者,𥳑也。其制長二尺,短者半之,其次一長一短,兩編下附單執一札,謂之爲𥳑。連編諸𥳑,乃名爲策。凡書,字有多有少,一行可盡者書之于𥳑,數行可盡者書之于方,方所不容者乃書于策。 《禮·曲禮》先生書策,琴瑟在前,坐而遷之,戒勿越。 《通攷》漢制,取士作𥳑策難問,試者投射答之,謂之射策。若錄政化得失顯問,謂之對策。  又策書。 《釋名》策書敎令于上,所以驅策諸下也。 《左傳·僖二十八年》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內史叔興父,策命晉侯爲侯伯。  又籌也,謀也。 《史記·袁盎傳》盎雖家居,景帝時時使人問籌策。  又蓍也。 《史記·封禪書》黃帝得寶鼎神策,於是迎日推策。 《註》策,神蓍也。黃帝得蓍,因以推算曆數,逆知節氣與日辰之將來也。  又竹名。 《左思·吳都賦》策簩有叢。 《吳筠·竹賦》爾其衆彙非一,則有策簩筋曼。  又馬箠。 《禮·曲禮》君車將駕,則僕執策立于馬前。 《左傳·文十三年》晉士會行,繞朝贈之以策。 《註》策,馬撾。  又策馬曰策。 《左傳·哀十一年》淸之戰,孟之側後入以爲殿,抽矢策其馬。  又天策,星名。 《左傳·僖五年》童謠云:鶉之賁賁,天策焞焞。 《註》天策,傅說星。  又金策,錫杖也,見《詩韻輯略》。  又小也。 《揚子·方言》木細謂之杪,燕之北鄙,朝鮮洌水之閒謂之策。  又策策,落葉聲。 《韓愈詩》秋風一披拂,策策鳴不已。  又警策。 《陸機·文賦》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註》馬因策而行疾,喩文資片語而理明。以一言入衆辭中,若策之警馬也。  又刺也。 《揚子·方言》凡草木刺人,北燕、朝鮮之閒謂之策。  又姓。明有策敏、策𥳑。  又《集韻》一曰小箕。 《篇海》亦作筴、𠕁。俗作䇿、筞,誤。

『西』

《唐韻》先稽切《集韻》《韻會》《正韻》先齊切,𠀤音粞。 《類篇》金方也。 《說文》鳥在巢上也。日在西方而鳥栖,故因以爲東西之西篆。文作㢴,象形也。 《前漢·律歷志》少隂者西方,西遷也。隂氣遷落物,於時爲秋。 《尚書·大傳》西方者何,鮮方也。或曰鮮方,訊訊之方也。訊者,訊人之貌。  又地名。 《晉書·地理志》西郡。 《韻會》唐置西州。  又姓。 《通志·氏族略》西氏。 《姓苑》西門豹之後,改爲西。  又《集韻》相咨切,音私。義同。  又《篇海》蘇前切,音先。 《前漢·郊祀歌》象載瑜,白集西,食甘露,飮榮泉。 《後漢·趙壹傳·窮鳥賦》幸賴大賢,我矜我憐。昔濟我南,今振我西。  又《韻補》斯人切,叶音辛。 《王延壽·魯靈光殿賦》𤣥醴騰湧於隂溝,甘露被宇而下臻。朱桂黝鯈於南北,芝蘭阿那於東西。  又《類篇》乙却切,音約。平量也。  又《廣韻》籀文作𠧧。○按《玉篇》等書西字另一部。今从《字彙》《正字通》附入襾部。

『州』

《唐韻》《正韻》職流切《集韻》《韻會》之由切,𠀤音周。 《說文》水中可居曰州。周繞其旁,从重川。昔堯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故曰九州。一曰州,疇也,各疇其土而主之。 《廣雅》州,殊也,浮也。 《春秋·題辭》州之爲言殊也。 《釋名》州,注也。郡國所注仰也。 《玉篇》九州也,時也,宮也,居也。 《書·舜典》肇十有二州。 《傳》禹治水之後,舜分冀州爲幽州幷州。分靑州爲營州。 《疏》禹貢治水之時猶爲九州,今始爲十二州。左傳云:昔夏之方有德也,貢金九牧,則禹登王佐,還置九州,其名蓋如禹貢。 《禹貢》冀、兗、靑、徐、荆、揚、豫、梁、雍。 《周禮·夏官》九州:揚、荆、豫、靑、兗、雍、幽、冀、幷。 《爾雅·釋地》冀、豫、雝、荆、揚、兗、徐、幽、營,九州。 《疏》禹貢有靑徐梁,無幽幷營,是夏制。周禮有靑幷幽,無徐梁營,是周制。此有幽徐營而無靑梁幷,疑是殷制也。 《史記·孟子傳》騶衍言中國名赤縣神州。赤縣神州內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爲州數。中國外如赤縣神州者九,乃所謂九州也。  又《周禮·地官》五黨爲州。 《註》州二千五百家。 《論語》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又國名。 《春秋·桓五年》州公如曹。 《傳》淳于公如曹。 《註》淳于,州國所都。城陽淳于縣也。 《括地志》密州,安丘縣東三十里古州國,周武王封爲淳于國。  又邑名。 《左傳·昭三年》鄭伯如晉,公孫段相晉侯,曰:子豐有勞於晉,余聞而弗忘,賜女州田。 《註》州縣,今屬河內郡。  又《春秋·成七年》吳入州來。 《註》楚邑,淮南下蔡縣。  又《史記·楚世家》考烈王元年,納州於秦。 《註》南郡有州陵縣。  又姓。 《左傳·襄二十一年》州綽出奔齊。 《註》晉大夫。  又《爾雅·釋畜》白州驠。 《註》州,竅。 《疏》謂馬之白尻者也。  又與洲通。◎按《說文》引《詩·周南》在河之州,今文作洲,古通。  又叶專於切,音朱。 《易林》鸇鳩徙巢,西至平州。遭逢雷電,霹我葺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