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腹逃鞭


   《左传·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后以“马腹逃鞭”比喻躲脱惩罚。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mǎ fù táo biān
成语注音 ㄇㄚˇ ㄈㄨˋ ㄊㄠˊ ㄅ一ㄢ
成语简拼 mftb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馬腹逃鞭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左传·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后以“马腹逃鞭”比喻躲脱惩罚。


成语示例


岂谓马腹逃鞭,榻侧容一隅之鼾睡?不知燕巢在幕,釜底得几日之游魂。清·蒲松龄《大捷二》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左传·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成语典故

源见“鞭长不及马腹”。比喻躲脱惩罚。清 蒲松龄《大捷二》:“岂谓马腹逃鞭,榻侧容一隅之鼾睡;不知燕巢在幕,釜底得几日之游魂?” 其他 躲在马肚子下逃过了鞭子的惩罚,比喻侥幸躲过了惩罚。语本《左传·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清·蒲松龄《大捷二》:“岂谓~,榻侧容一隅之鼾睡?不知燕巢在幕,釜底得几日之游魂。”△用于形容人的行为动作。?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一般指人和脊椎动物躯干的一部分,介于胸和骨盆之间,包括“腹壁”、“腹腔”及内脏(通常称“肚子”):~部。~膜。~水。~泻。~疾。心~(喻极亲近的人)。~稿。~诽(指口里不说而心里不以为然。亦作“腹非”)。遗~子。 喻地区的前部、内部或中部:~地。~背受敌。 厚:“(冬季之月)冰方盛,水泽~坚,命取冰。” 怀抱:“出入~我。”

为躲避不利于自己的环境或事物而离开:~跑。~敌。~匿。~遁。~逸。 躲开不愿意或不敢接触的事物:~避。~难(nàn )。~汇。~税。~世(避世)。

驱使牲畜的用具,柔软像绳子:~杆。~长莫及。 用鞭子抽打:~打。~扑。~责。~策。 形状细长类似鞭子的东西:教~。 一种古代兵器,铁制有节,无锋刃:钢~。竹节~。 编连成串的爆竹:~炮。小~。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腹』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方六切,音福。 《說文》本作腹,厚也。一曰身中。 《爾雅·釋詁》腹,厚也。 《詩·小雅》出入腹我。 《傳》厚也。 《箋》腹,懷抱也。 《禮·月令》孟冬之月,水澤腹堅。 《註》腹,厚也。  又《增韻》肚也。 《釋名》腹,複也,富也,腸胃之屬,以自裹盛復於外複之,其中多品,似富者也。 《易·說卦》坤爲腹。 《疏》坤能包藏含容,故爲腹也。  又凡借以喻物。 《詩·周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河圖引蜀謠》汶阜之山,江出其腹。  又遺腹。 《前漢·昭帝紀》泗水戴王有遺腹子煖。  又腹疾。 《左傳·宣十六年》叔展曰:河魚腹疾柰何。  又衣名。 《釋名》抱腹,上下有帶,抱裹其腹,上無襠者也。  又姓。 《戰國策》腹擊爲室而鉅。 《註》趙臣。  又人名。 《史記·燕世家》燕王命相栗腹約歡趙。  又《韻補》叶音必。 《易林》隂寒主疾,水離其室。民飢于食,不病心腹。

『逃』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徒刀切,音陶。 《說文》亡也。 《書·牧誓》乃惟四方,多罪逋逃。 《註》謂有罪逃亡之人也。  又《廣韻》避也,去也。 《史記·吳世家》季札讓逃去。 《註》謂讓位而逃也。 《後漢·謝該傳》良才抱璞而逃,所謂往而不返者也。  又通作跳。逸去也。 《史記·高祖紀》項羽圍成臯,漢王跳。 《註》跳,音逃。 《前漢·燕王澤傳》跳驅至長安。  又叶田黎切,音題。 《劉歆·列女贊》衞君不聽,後果遁逃。許不能救,女作載馳。 《集韻》逃,俗作迯,非是。𨒽,古文造。

『鞭』

《唐韻》《集韻》《韻會》𠀤𤰞連切,音編。 《說文》本作𩌻。驅也。 《玉篇》笞也。馬箠也。 《書·舜典》鞭作官𠛬。 《傳》以鞭爲治官之𠛬。 《左傳·僖二十三年》左執鞭弭,右屬櫜鞬。 《禮·曲禮》乗路馬,必朝服載鞭策,不敢授綏。 《周禮·地官·司市》凡市入,則胥執鞭度守門。 《史記·三皇紀》以赤鞭鞭草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