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火灾。
比喻火灾。
《晋书·艺术传》:“黄平问紞曰:‘我昨夜梦舍中马舞,数十人向马拍手,此何详也?’紞曰:‘马者,火也,舞为火起。向马拍手,救火人也。’平未归而火起。”
《晋书.艺术传.索紞传》:“黄平问索紞曰:‘我昨夜梦舍中马舞,数十人向马拍手,此何祥也?’紞曰:‘马者,火也,舞为火起。向马拍手,救火人也。’平未归而火作。” 黄平梦舍中马舞,请索紞圆梦,索紞说此主将有火灾发生。果然。紞,音dǎn。后以“马舞之灾”代指火灾。 偏正 比喻火灾。语本《晋书·艺术传》:“黄平问紞曰:‘我昨夜梦舍中马舞,数十人向马拍手,此何祥也?’紞曰:‘马者,火也,舞为火起。向马拍手,救火人也。’平未归而火作。”[例]他老娘卧病在床,今又遭~。真是雪上加霜啊! △描写火灾。→祝融为祸
按一定的节奏转动身体表演各种姿势:~蹈。~技。~姿。~会。~剑。~女。~曲。~台。 耍弄:~弊。~文弄墨。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往,到:“吾欲~南海”。
水、火、荒旱等所造成的祸害:水~。火~。~难(nàn )。~害。~患。 个人的不幸遭遇:招~惹祸。幸~乐祸。破财消~。
《唐韻》文甫切《集韻》《韻會》罔甫切《正韻》罔古切,𠀤音武。 《說文》舞樂也。 《玉篇》足相背也。 《周禮·春官·樂師》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 《左傳·隱五年》夫舞,所以節八音而行八風。 《前漢·高帝紀》軍中無以爲樂,請以劒舞。 又鍾體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銑閒謂之于,于上謂之鼓,鼓上謂之鉦,鉦上謂之舞。 《註》此四名者,鍾體也。 又變弄也。 《前漢·張湯傳》舞文巧詆。 《又》舞知以御人。 又官名。 《周禮·地官》有舞師。 又地名。 《戰國策》秦繞舞陽之北,以東臨許,則南國必危矣。 《前漢·地理志》舞隂,縣名。 又姓。
『之』《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𠀤音枝。 《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玉篇》是也,適也,往也。 《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又於也。 《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 《註》之,適也。 《朱傳》猶於也。 又語助辭。 《書·金縢》禮亦宜之。 《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 《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又此也。 《詩·周南》之子于歸。 《註》之子,是子也。 又變也。 《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又至也。 《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又遺也。 《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 《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又姓。出《姓苑》。 又《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 《詩·唐風》舍旃舍旃。 又《魏風》上愼旃哉。𠀤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又《韻補》叶職流切,音周。 《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 《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