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瑕指颣


   亦作“駮瑕指纇”。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bó xiá zhǐ lèi
成语简拼 bxzl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亦作“駮瑕指纇”。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说出自己的理由来,否定旁人的意见:批~。~斥。~倒(dǎo )。反~。~论。~议。 颜色不纯夹杂着别的颜色:斑~。~杂。 大批货物用船分载转运:~运。~船(转运用的小船。亦作“拨船”)。

玉上面的斑点,喻缺点或过失:~玷。~垢。~疵。 空隙:~隙。~衅(漏洞,可乘之隙;亦喻过错)。 古同“霞”。

手伸出的支体(脚趾亦作“脚指”):手~。巨~(大拇指)。~甲。~纹。~印。屈~可数。 量词,一个手指的宽度:下了三~雨。 (手指或物体尖端)对着,向着:~着。~画。~南针。~手画脚。 点明,告知:~导。~引。~正。~责。~控(指名控告)。~摘。~挥。~日可待。 直立,竖起:令人发(fà)~(形容极为愤怒)。 意向针对:~标。~定。 古同“旨”,意义,目的。

丝上的结。 缺点;毛病:“明月之珠,不能无~。” 疙瘩;颗粒。 花苞:“寒食二月三月交,红桃破~柳染梢。” 不平。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瑕』

《唐韻》乎加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加切,𠀤音遐。 《說文》玉小赤也。 《前漢·司馬相如傳》赤瑕駁犖。 《註》赤瑕,赤玉也。  又玉玷也。 《左傳·宣十五年》瑾瑜匿瑕。 《禮·聘義》瑕不揜瑜。 《註》瑕,玉之病也。  又過也。 《詩·大雅》烈假不瑕。 《註》烈,光,假,大,瑕,過也。 《左傳·僖七年》予取予求,不汝疵瑕也。 《註》不以汝爲罪釁也。  又《博雅》瑕,裂也。  又遠也。 《詩·衞風》不瑕有害。 《傳》瑕,遠也。 《箋》瑕,猶過也。  又《管子·制分篇》故凡用兵者,攻堅則軔,乗瑕則神。 《註》瑕,謂虛脆也。  又《管子·法法篇》令入而不至謂之瑕。 《註》相閒曰瑕。  又《字彙補》嚴利之狀。 《周禮·冬官考工記》深瑕而澤。  又國名。 《左傳·成六年》晉人謀去故絳,諸大夫皆曰:必居郇瑕氏之地。 《註》郇瑕,古國名。  又地名。 《左傳·桓六年》楚武王侵隨,使薳章求成焉,軍於瑕以待之。 《註》瑕,隨地。 《春秋·哀六年》城邾瑕。 《大全》邾瑕如魯濟之類,魯有負瑕,故稱邾以別之。 《禮·檀弓》公叔文子升于瑕丘。  又滋陽,古瑕縣,宋大觀四年,因犯宣聖諱,以西北有嵫山,攺爲嵫陽。  又姓。 《左傳》周大夫瑕禽。  又複姓。 《史記·項羽紀》瑕丘。申陽。 《註》文穎曰:姓瑕丘。臣瓚曰:瑕丘,縣名。 《五音集韻》漢複姓有瑕呂氏。  又獸名。 《史記·司馬相如傳》格瑕蛤。 《前漢·書音義》瑕蛤,獸名。  又與遐通。 《禮·表記》引《詩·小雅》瑕不謂矣,註瑕之言胡也。  又與霞同。 《前漢·揚雄傳》翕靑雲之流瑕。 《文選》作霞。  又《五音集韻》古牙切,音嘉。垂瑕,地名。  又古下切,音檟。已也。 《詩·大雅》烈假不瑕。鄭康成讀。  又《字彙補》呼加切。與蝦同。 《張衡·南都賦》駿瑕委蛇。 《註》瑕,蝦通。  又《韻補》叶音舒。 《史記·龜筴傳》日辰不全,故有孤虛。黃金有疵,白玉有瑕。事有所疾,亦有所徐。  又叶音何。 《陸機·文賦》混姸媸而成體,累良質而爲瑕。象下管之偏疾,故雖應而不和。

『指』

《唐韻》職雉切《集韻》《韻會》軫視切,𠀤音旨。 《說文》手指也。 《易·說卦》艮爲指。 《疏》取其執止物也。 《左傳·宣四年》子公之食指動。 《疏》一巨指,二食指,三將指,四無名指,五小指。  又《定十四年》以戈擊闔廬傷將指。 《註》足,大指也。言其將領諸指。足之用力,大指居多。手之取物,中指爲長。故足以大指爲將,手以中指爲將。  又《廣韻》斥也。 《易·繫辭》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疏》各斥其爻卦之所適也。  又示也。 《禮·玉藻》凡有指畫於君前用笏。 《前漢·蕭何傳》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 《註》指示者,以手指示之。  又《增韻》指麾也。 《禮·曲禮》六十曰耆指使。 《註》指事使人也。 《前漢·賈誼傳》頤指如意。 《註》但動頤指麾,則所欲皆如意。  又直指,官名。 《前漢·武帝紀》遣直指使者暴勝之等,衣繡衣,杖斧,分部,逐捕羣盜。  又與旨恉通。意向也。 《書·盤庚》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指。 《前漢·孔光傳》不希指苟合。 《註》希望天子之旨意也。  又歸趣也。 《孟子》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 《前漢·河閒獻王傳》文約指明。 《註》指,謂義之所趨,若人以手指物也。  又美也。 《荀子·大略篇》不時宜,不敬交,不驩欣,雖指非禮也。 《集韻》或从月作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