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唇马嘴


   比喻说话写文章,前言不搭后语,前后矛盾。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lǘ chún mǎ zuǐ
成语注音 ㄌㄩˊ ㄔㄨㄣˊ ㄇㄚˇ ㄗㄨㄟˇ
成语简拼 lcmz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驢脣馬嘴
成语英文 be beside the point( farfetched answer or reasoning)
成语结构  紧缩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比喻说话写文章,前言不搭后语,前后矛盾。



反义词



成语示例


样样事情都照书本子上的说法去办理起来,难保有时候不会~,方圆凿枘,闹出笑话来。 吴越《括苍山记恩仇》第二十七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文偃禅师》:“若是一般掠虚汉,食人涎唾,记得一堆一担骨幢,到处逞驴唇马嘴。”


成语典故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九《韶州云门文偃禅师》:“若是一般掠虚汉,食人涎唾,记得一堆一担骨董,到处逞驴唇马嘴。” “驴唇马嘴”,各不相关,故常以比喻事不相干,或胡言乱语,所答非所问。俗作“驴唇不对马嘴”又作“驴头不对马嘴”。 《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一段话说了个乱糟糟,驴唇不对马嘴,更来的不着。”《儒林外史》第五十二回:“陈正公听了这话,驴头不对马嘴,急了一身的臭汗。” 并列 詈词,犹言畜生嘴。《景德传灯录·文偃禅师》:“若是一般掠虚汉,食人涎唾,记得一堆一担骨幢,到处呈~。”△贬义。用作骂人的话。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哺乳动物,像马,比马小,能驮东西、拉车、耕田、供人骑乘:~骡。~皮胶(亦称“阿胶”)。驴皮影。~唇不对马嘴。

嘴的边缘红色部分:嘴~。~齿(喻互相接近而且有共同利害的两方面)。~膏。~裂。~舌(“嘴唇”和“舌头”,喻言辞)。~吻(嘴唇,喻口才、言辞)。~亡齿寒(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口,动物吃食,发音的器官,亦指说话:~巴。~头。~快。~严。~直。~软。~笨。~馋。张~。~甜心苦。 形状或作用像嘴的东西:山~。壶~儿。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唇』

《唐韻》側鄰切《集韻》之人切,𠀤音眞。 《說文》驚也。 《廣韻》同㖘。  又《集韻》船倫切,音脣。義同。  又之刃切,音震。驚聲。 《字彙》俗作口脣字,非。

『嘴』

《集韻》祖委切,音㭰。本作觜。與𠲿𠾋同。詳𠲿字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