驷马:一车所驾的四匹马。套着四匹马的高盖车。旧时形容有权势的人出行时的阔绰场面。也形容显达富贵。
东汉 班固《汉书 于定国传》:“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
犹言昌盛显赫。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一折:“做的个五花诰夫人, 驷马高车锦绣?。 ” ●《汉书·于定国传》: “始定国父于公,其闾门坏,父老方共治之。于公谓曰: ‘少高大门闾,令容驷马高盖车。我治狱多阴德,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兴者。’ 至其子定国为丞相; 其孙永为卸史大夫,封侯传世。” 闾: 里巷。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汉于定国之父于公居住的里巷大门坏了,于公言自己素积阴德,子孙必兴,要人们修一个能过驷马高车的大门。后来他的子孙果然做官封侯。 并列 显贵者所乘的四匹马拉的高车。形容地位显赫,门第高贵。语本《汉书·于定国传》:“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太平御览》卷73引晋·常璩《华阳国志》:“升迁桥在成都县北十里,即司马相如题桥柱曰:‘不乘~,不过此桥。’”△多用于描述荣华富贵的状况。 →八抬大桥 ?蓬门牖户。也作“大车驷马”、“高车驷马”、“驷马高盖”、“驷马高门”、“驷马轩车”。 【典源】《太平御览》卷七十三引常璩《华阳国志》曰:“升迁桥在成都县北十里,即司马相如题桥柱曰:‘不乘驷马高车,不过此桥。’”《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索隐引《华阳国志》云:“蜀大城北十里有升仙桥,有送客观也。相如初入长安,题其门云‘不乘赤车驷马,不过汝下’也。” 【今译】 汉代蜀都成都以北有桥,名升迁桥 (一作“升仙桥”)。司马相如初次赴长安求取功名时路经此桥,他在桥柱上题字,上写“如果不做大官,乘着四匹马拉的高盖车,就不再从这里经过。” 【释义】 后以此典表现立志进取,成就功名。 【典形】 赤车驷马、司马题桥、驷马车、驷马高车、驷马前言、题桥、题桥柱、题柱、武骑迁升、相如题桥、题柱凌云客、含羞入剑关、驷马炫乡关、登桥柱题、相如拥传、长桥题柱、关门驷马、车骑重归、题柱客、骋驺引、乘驷马、驱驷马、题桥志、题柱志、题柱胸襟。 【示例】 〔赤车驷马〕 唐·李白《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汉家天子驰驷马,赤车蜀道迎相如。” 〔司马题桥〕 元·郑德辉《倩女离魂》:“厮随着司马题桥,也不指望驷马高车显荣耀。” 〔驷马高车〕 清·吴伟业《感旧赠萧明府》:“长卿驷马高车梦,卧疾相逢话草堂。” 〔驷马前言〕 明·汤显祖 《紫钗记》:“旧相如有驷马前言,新京兆稳画眉清兴。” 〔题桥〕 明·冯惟敏《对玉环带过清江引·访宋一川》:“彩笔懒题桥,金钩怕钓鳌。” 〔题桥柱〕 宋·陆游《江郊》:“老岂题桥柱,愁惟倚寺楼。” 〔题柱〕 唐·杜甫《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壮节初题柱,生涯独转蓬。” 〔武骑迁升〕 唐·卢照邻《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武骑迁升之路,冠盖云飞; 文翁讲肆之堂,英灵雾集。” 〔相如题桥〕 元·王嘉甫《八声甘州》:“莺花伴侣,效卓氏弹琴,相如题桥。”
古代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或套着四匹马的车:~介(由四匹披甲的马所驾的战车)。~马高车。一言既出,~马难追(喻话说出后无法再收回,说话要算数)。 古星名(亦作“天驷”、“天龙”)。 古同“四”。
由下到上距离大的,与“低”相对:~峰。~空。~踞。~原。~耸。~山流水(喻知己、知音或乐曲高妙)。~屋建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瞻远瞩。 高度:他身~一米八。 等级在上的:~级。~考。 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质量。~消费。~价。~档。~手。~能物理。 声音响亮:引吭~歌。 敬辞,称别人的事物:~见。~就。~论。~寿。~堂。~徒。 热烈、盛大:~昂。兴~采烈。 显贵,道德水平高:崇~。清~。~风亮节。~尚。~雅。~洁。 宗族中最在上之称:~祖。 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锰酸钾。 姓。
陆地上有轮子的交通工具:火~。~驾(帝王的马车)。~裂(中国古代一种残酷的死刑,俗称“五马分尸”)。前~之鉴。 用轮轴来转动的器具:纺~。水~。 用水车打水:~水。 指旋床或其他机器:~床。 用旋床加工工件:~零件。 方言,转动身体:~身。~过头来。 姓。
象棋棋子之一。
《廣韻》古勞切《集韻》《韻會》居勞切,𠀤音羔。 《說文》崇也。象臺觀高之形。从冂口。與倉舍同意。 《易·繫辭》𤰞高以𨻰,貴賤位矣。 《註》高謂天體也。 《又》崇高莫大乎富貴。 又《史記·高祖紀註》張晏曰:禮諡法,無高以爲功,最高而爲漢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沛郡高縣。 又姓。 《史記·仲尼弟子傳》高柴。 又《集韻》《韻會》𠀤居号切,音誥。度高曰高。 《左傳·隱元年·都城過百雉註》一雉之牆,長三丈,高一丈。 《釋文》高,古報反。 又如字。 又叶居侯切,音鉤。 《柳宗元·柳評事墓銘》柳侯之分,在北爲高,充于史氏,世相重侯。 又叶居何切。 《蘇黃門·嚴顏𥓓》相傳昔者嚴太守,刻石千歲字已譌。嚴顏生平吾不記,獨憶城破節最高。 《韻會》俗作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