骁勇善战


   勇猛;善于战斗。骁勇:勇猛矫健;善:善长。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xiāo yǒng shàn zhàn
成语注音 ㄒ一ㄠ ㄩㄥˇ ㄕㄢˋ ㄓㄢˋ
成语正音 “骁”,不能读作“ráo”。
成语简拼 xysz
感情色彩 褒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驍勇善戰
成语英文 be brave and battle-wise(be brave and skillful in battle)
成语日文 勇敢(ゆうかん)で戦いにたけている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勇猛;善于战斗。骁勇:勇猛矫健;善:善长。




成语示例


武警官兵在抗洪第一线个个骁勇善战,不甘示弱。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南齐书 戴僧静传》:“其党辅国将军孙昙瓘骁勇善战,每荡一合,辄大杀伤,官军死者百于人。”


成语典故

矫健勇猛,善于作战。《新五代史.唐本纪七.废帝》:“及长,状貌雄伟,谨信寡言,而骁勇善战,明宗甚爱之。”《民国通俗演义》第九十四回:“旋由粤军司令李烈钧,引众堵截,麾下都是锐卒,骁勇善战,非龙(济光)军所能与敌。” 并列 勇猛善于打战。《新五代史·唐本纪·废帝》:“及长,状貌雄伟,谨信寡言,而~,明宗甚爱之。”△褒义。多用于军事方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好马。 勇健:~勇。~将(jiàng )。~悍。~健。

有胆量,敢做:~敢。~毅。~气。~士。英~。奋~。 中国清代称战争时期临时招募的兵士:兵~。劲~。募~。 姓。

心地仁爱,品质淳厚:~良。~心。~举。~事。~人。~男信女。慈~。 好的行为、品质:行~。惩恶扬~。 高明的,良好的:~策。~本。 友好,和好:友~。亲~。和~。 熟悉:面~。 办好,弄好:~后。 擅长,长(cháng )于:~辞令。多谋~断。 赞许:“群臣百姓之所~,则君~之”。 好好地:~待。~罢甘休。 容易,易于:~变。~忘。多愁~感。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勇』

《唐韻》余隴切《集韻》《韻會》《正韻》尹竦切,𠀤音涌。 《說文》氣也。一曰健也。从力,甬聲。 《玉篇》果決也。 《廣韻》猛也。 《增韻》銳也,果敢也。《左傳·文二年》共用之謂勇。 《論語》勇者不懼。 《老子·道德經》慈故能勇,儉故能廣。

『善』

《廣韻》常演切《集韻》《韻會》《正韻》上演切,𠀤音蟺。 《說文》吉也。 《玉篇》大也。 《廣韻》良也,佳也。 《書·湯誥》天道福善禍淫。  又《詩·鄘風》女子善懷。 《箋》善,猶多也。 《禮·文王世子》嘗饌善,則世子亦能食。 《註》善謂多于前。  又《禮·曲禮·入國不馳註》馳善躙人也。 《疏》善猶好也,車馳則好行刺人也。  又《禮·王制註》善士謂命士也。  又《禮·學記》相觀而善之謂摩。 《疏》善猶解也。  又《禮·少儀》問道藝,曰:子習于某乎,子善于某乎。 《疏》道難,故稱習。藝易,故稱善。  又《前漢·西域傳》鄯善國,本名樓蘭王。  又與單通。 《前漢·匈奴傳》單于曰善于。  又《廣韻》姓也。 《呂氏春秋》善卷,堯師。  又《韻會》《正韻》𠀤時戰切,音繕。 《毛氏曰》凡善惡之善則上聲,彼善而善之則去聲。 《孟子》王如善之是也。○按《玉篇》《廣韻》《集韻》《類篇》善字俱無去聲。  又《正字通》與人交讙曰友善。 《史記·刺客傳》田光曰:所善荊卿可使也。  又與膳通。 《莊子·至樂篇》具太牢以爲善。 《集韻》或作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