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软筋酥


   形容全身乏力,肢体瘫软的样子。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gǔ ruǎn jīn sū
成语注音 ㄍㄨˇ ㄖㄨㄢˇ ㄐ一ㄣ ㄙㄨ
成语简拼 grjs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骨軟筋酥
成语英文 enervated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形容全身乏力,肢体瘫软的样子。



成语示例


贾环见了父亲,唬得骨软筋酥,忙低头站住。(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三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11回:“这些家人听了这话,越发吓得骨软筋酥,连跑也跑不动了。”


成语典故

形容极其害怕。《红楼梦》第一一一回:“这些家人听了这话,越发吓得骨软筋酥,连跑也跑不动了。”《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紧接着便听得外间的门风吹的开关乱响,吓得个娄主政骨软筋酥,半晌动弹不得。”亦作“骨软肉酥”。《醒世姻缘传》第六一回:“只消‘心月狐’放一个屁,那‘井木犴’俯伏在地,骨软肉酥。” 并列 形容非常害怕的样子。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35回:“……听得外间的门风吹得开关乱响。吓得个娄主政~,半晌动弹不得。”△贬义。用于描写惧怕。→骨软筋麻。也作“骨软肉酥”。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头。~骼(全身骨头的总称)。~节。~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干(gàn)。 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扇~。 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 指人的品质、气概:侠~。~气。

〔~朵儿(duor )〕尚未开放的花朵。 〔~碌〕滚动(“碌”读轻声)。

肌肉的俗称:~力。~肉。~疲力尽。 肌腱或附着在骨头上的韧带:~骨。~道(“道”读轻声)。蹄~。 可见的皮下静脉的俗称:~络。~脉。青~暴露。 像筋的东西:钢~。橡皮~儿。

酪,用牛羊奶制成的食物:~酪。~油。 松脆,多指食物:~脆。~糖。桃~。 柔腻松软:~胸。~松。 身体酸软无力:~软。~麻。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骨』

《唐韻》《韻會》古忽切《集韻》吉忽切,𠀤音汨。 《說文》肉之覈也。 《釋名》骨,滑也。骨堅而滑也。 《靈樞經》腎主骨,張筋化髓榦,以立身。 《周禮·天官·疾醫》以酸養骨。 《註》酸木味,木根立地中似骨。 《疏》謂似人之骨立肉中者。 《列子·天瑞篇》精神者,天之分。骨骸者,地之分。屬天,淸而散。屬地,濁而聚。  又牲骨。 《禮·祭統》凡爲俎者,以骨爲主。 《儀禮·鄕射禮註》以骨名肉,骨貴也。  又姓。 《隋書·骨儀傳》骨儀,京兆長安人。  又《唐書·東夷傳》新羅,其族名第一骨,第二骨,以自別。  又苦骨,苦參別名。  又多骨,白荳𦸅別名。見《本草綱目》。

『筋』

《廣韻》《集韻》《韻會》舉欣切《正韻》居銀切,𠀤音斤。 《說文》肉之力也。从肉从力从竹。竹,物之多筋者。 《禮·曲禮》老者不以筋力爲禮。 《周禮·天官·醫師》凡藥以辛養筋。 《釋名》筋,力也。肉中之力,氣之元也,靳固于身形也。 《博雅》北方之美者,有幽都之筋角焉。  又竹名。 《戴凱之·竹譜》筋竹,長二丈許,圍數寸,至堅利,南土以爲矛。其筍未成竹時,堪爲弩絃。  又藥名。 《本草》白茅根,一名土筋。  又姓,出《姓苑》。  又《集韻》渠焉切,音乾。大腱也。 《篇海》俗作䈥。

『酥』

《集韻》《韻會》《正韻》𠀤孫租切,音蘇。 《玉篇》酪也。 《韻會》酪屬,牛羊乳爲之,牛酥差勝。 《臞仙神隱書》造法,以乳入釜,煎二三沸,傾入盆內,冷定,待面結皮,取皮再煎,油出去滓,入鍋內卽成酥油。北方名馬思哥。  又《正韻》酴酥,酒名。亦藥名。 《集韻》或作𦣑𨣺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