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鲠在喉


   鲠:鱼骨。鱼骨等小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里有话;不说出来就非常难受。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gǔ gěng zài hóu
成语注音 ㄍㄨˇ ㄍㄥˇ ㄗㄞˋ ㄏㄡˊ
成语正音 “鲠”,不能读作“gēng”。
成语简拼 ggzh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骨鯁在喉
成语英文 have a fishbone caught in one's throat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鲠:鱼骨。鱼骨等小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里有话;不说出来就非常难受。




成语示例


但近来作文,避忌已甚,有时如骨鲠在喉,不得不吐,遂亦不免为人所憎。(《鲁迅书信集 致黎烈文》)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 袁枚《与金匮令书》:“仆明知成事不说,既往不咎,而无如闻不慊心事,如骨鲠在喉,必吐之而后快。”


成语典故

鲠:鱼刺,鱼骨。鱼刺卡在喉咙里。比喻心中有话,不说出来不痛快。鲁迅《致黎烈文》:“但近来作文,避忌已甚,有时如骨鲠在喉,不得不吐,遂亦不免为人所憎。” 主谓 鱼骨卡在喉咙里。比喻心里有话,非说不可。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98首:“仆明知成事不说,既往不咎,而无如闻不慊心事,如~,必吐之而后快。”※骨,不读作gū。△用于描写言辞表达。→一吐为快 慷慨陈词 ?金人缄口三缄其口 杜口吞声。也作“如鲠在喉”。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头。~骼(全身骨头的总称)。~节。~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干(gàn)。 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扇~。 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 指人的品质、气概:侠~。~气。

〔~朵儿(duor )〕尚未开放的花朵。 〔~碌〕滚动(“碌”读轻声)。

鱼骨:骨~在喉,不吐不快。 鱼骨卡在嗓子里。 直:骨~。~直(同“梗直”、“耿直”)。~言。

存,居:存~。健~。青春长~。 存留于某地点:~家。~职。~位。 关于某方面,指出着重点:~于(a.指出事物的本质所在,或指出事物以什么为内容;b.决定于)。~乎。事~人为。 表示动作的进行:他~种地。 介词,表示事情的时间、地点、情形、范围等:~逃。~望。~握。~理。~朝(cháo )。~野。~世。 和“所”连用,表示强调:~所不辞。无所不~。

颈的前部和气管相通的部分,是呼吸器官的一部分,内有声带,又是发音器官(通称“喉头”):~咙。~舌(❶泛指说话的器官;❷喻代言人,如“报纸是人民的~~”;❸喻险要的地方,如“居庸关乃扼守京城之~~”;❹古喻国家的重臣,特指御史之类的谏官)。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骨』

《唐韻》《韻會》古忽切《集韻》吉忽切,𠀤音汨。 《說文》肉之覈也。 《釋名》骨,滑也。骨堅而滑也。 《靈樞經》腎主骨,張筋化髓榦,以立身。 《周禮·天官·疾醫》以酸養骨。 《註》酸木味,木根立地中似骨。 《疏》謂似人之骨立肉中者。 《列子·天瑞篇》精神者,天之分。骨骸者,地之分。屬天,淸而散。屬地,濁而聚。  又牲骨。 《禮·祭統》凡爲俎者,以骨爲主。 《儀禮·鄕射禮註》以骨名肉,骨貴也。  又姓。 《隋書·骨儀傳》骨儀,京兆長安人。  又《唐書·東夷傳》新羅,其族名第一骨,第二骨,以自別。  又苦骨,苦參別名。  又多骨,白荳𦸅別名。見《本草綱目》。

『喉』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鉤切,音侯。 《說文》咽也。 《左傳·文十一年》富父終甥摏其喉。  又《詩·大雅》出納王命,王之喉舌。 《傳》喉舌,冢宰也。  又《古音餘》喉載虞韻,音胡。 《集韻》或作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