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妙雅正,安闲恬淡。
高妙雅正,安闲恬淡。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
高妙雅正,安闲恬淡。多用于形容诗文的风格。唐.白居易《与元九书》:“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 并列 高妙雅正,安闲恬淡。多用于形容诗文的风格。唐·白居易《与元九书》:“其五言诗,又~,自成一家之体。”※淡,不读作tán。△褒义。用于描写清谈。
由下到上距离大的,与“低”相对:~峰。~空。~踞。~原。~耸。~山流水(喻知己、知音或乐曲高妙)。~屋建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瞻远瞩。 高度:他身~一米八。 等级在上的:~级。~考。 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质量。~消费。~价。~档。~手。~能物理。 声音响亮:引吭~歌。 敬辞,称别人的事物:~见。~就。~论。~寿。~堂。~徒。 热烈、盛大:~昂。兴~采烈。 显贵,道德水平高:崇~。清~。~风亮节。~尚。~雅。~洁。 宗族中最在上之称:~祖。 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锰酸钾。 姓。
正规的,标准的:~言。~正(a.规范的;b.正直;c.客气话,用于赠给他人的书画题款上,请对方指正)。 美好的,高尚的,不粗俗的:文~。高~。典~。~观。~教(jiào )。~兴(xìng )。~座。~俗。 平素,素来:~爱。~善鼓琴。 极,甚:~以为美。~不欲为。 交往:无一日之~。 酒器名:~量(liàng )(a.大的酒量;b.宽宏的气度)。 中国周代朝庭上的乐歌:风~颂。~声(泛指诗歌)。 古同“鸦”,乌鸦。
含盐分少,与“咸”相对:味~。~水。~化。 浅,薄,含某种成分少,与“浓”相对:~酒。~绿。~薄。浅~。~雅。天高云~。 不热心:冷~。~泊(对名利不热心)。~漠。~忘。恬~。 营业不旺盛:~季。 无关紧要,无聊:扯~。~话。
《廣韻》古勞切《集韻》《韻會》居勞切,𠀤音羔。 《說文》崇也。象臺觀高之形。从冂口。與倉舍同意。 《易·繫辭》𤰞高以𨻰,貴賤位矣。 《註》高謂天體也。 《又》崇高莫大乎富貴。 又《史記·高祖紀註》張晏曰:禮諡法,無高以爲功,最高而爲漢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沛郡高縣。 又姓。 《史記·仲尼弟子傳》高柴。 又《集韻》《韻會》𠀤居号切,音誥。度高曰高。 《左傳·隱元年·都城過百雉註》一雉之牆,長三丈,高一丈。 《釋文》高,古報反。 又如字。 又叶居侯切,音鉤。 《柳宗元·柳評事墓銘》柳侯之分,在北爲高,充于史氏,世相重侯。 又叶居何切。 《蘇黃門·嚴顏𥓓》相傳昔者嚴太守,刻石千歲字已譌。嚴顏生平吾不記,獨憶城破節最高。 《韻會》俗作髙。
『雅』《唐韻》烏加切《集韻》於加切,𠀤音丫。 《說文》楚烏也。一名鸒,一名𤰞居。秦謂之雅。从隹从牙。 《註》徐鉉曰:今俗別作鴉,非是。 《集韻》亦作鴉鵶。 又《小爾雅》小而腹下白,不反哺者謂之雅烏。 又《唐韻》五下切《集韻》《韻會》《正韻》語下切,𠀤音庌。義同。 又《玉篇》正也。 《爾雅疏》雅,正也。 《周禮·春官·大師》敎六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 《註》雅,正也。言今之正者,以爲後世法。 又《詩·小雅》以雅以南。 《箋》雅,萬舞也。周樂尙武,故謂萬舞爲雅。雅,正也。 又《論語》子所雅言。 《註》孔曰:雅言,正言也。 《朱註》雅,常也。 又《玉篇》儀也,嫻雅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從車騎,雍容閒雅甚都。 又《玉篇》素也。 《史記·張耳𨻰餘傳》張耳雅遊。 《註》韋昭曰:雅,素也。 又《史記·淮南王傳》天子以伍被雅辭,多引漢之美。 《後漢·竇后紀》及見雅以爲美。 又樂名。 《周禮·春官·笙師》應雅。 《註》雅,狀如漆筩而弇口,大二圍,長五尺六寸,以羊韋鞔之,有兩紐疏畫。 又酒器名。 《東觀漢記》今日歲首,請上雅壽。 《註》雅,酒閜也。別作㿿。 又姓。 《正字通》元詩人雅㙈。 又《五音集韻》五加切,音牙。人名。周書有君雅,通作牙。 又叶語可切。 《仲長統·述志詩》百慮何爲,至要在我。叛散五經,滅棄風雅。
『淡』《廣韻》《正韻》徒覽切《集韻》《韻會》杜覽切,𠀤音啖。 《說文》薄味也。 《急就篇註》平薄謂之淡。 《史記·叔孫通傳》呂后與陛下攻苦食啖。 《註》啖,亦作淡。 《如淳曰》食無菜茹爲淡。 又甘之反也。 《禮·表記》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壞。 又《廣韻》徒敢切,音噉。淊淡,水滿貌。 《前漢·揚雄傳》秬鬯泔淡。 又《廣韻》《集韻》《正韻》𠀤以冉切,音琰。澹淡,水播蕩貌。 《枚乗·七發》湍流遡波,又澹淡之。 又隨風貌。 《司馬相如·上林賦》隨風澹淡。 又淡淡,安流平滿貌。 《宋玉·高唐賦》潰淡淡而𠀤入。 又《廣韻》《集韻》𠀤徒甘切,音談。水貌也。或作澹。 又與痰通。 《王羲之·初月帖》淡悶千嘔。 《黃伯思云》淡,古痰字。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徒濫切,音餤。水味也。 《中庸》淡而不厭。 又《集韻》以贍切,音豔。水貌。 《列子·湯問篇》淡淡焉若有物存。張湛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