鬻矛誉楯


   谓自相矛盾,不能两立。语出《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楯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ù máo yù suǐ
成语注音 ㄩˋ ㄇㄠˊ ㄩˋ ㄙㄨㄟˇ
成语简拼 ymys
常用程度 一般
成语繁体 鬻矛譽楯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谓自相矛盾,不能两立。语出《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楯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成语示例


是楚人鬻矛誉楯,誉两难得而俱售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定势》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语出《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楯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成语典故

源见“自相矛盾”。谓自相抵触,不能两立。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定势》:“是楚人鬻矛誉楯,两难得而俱售也。”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卖:~歌。~画。~文为生。卖儿~女。 〔淫~〕水流溪谷之间。 古同“育”,养育。

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头。

名声:荣~。名~。信~。沽名钓~。 称扬,赞美:毁~。交口称~。 古同“豫”,欢乐。

阑槛横木,指阑干:~轩。 拔擢:“引~万物,群美萌生”。 古代载棺木的车。

同“盾”。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鬻』

《唐韻》《集韻》𠀤之六切,音祝。 《說文》䭈也。 《註》今俗作粥。 《爾雅·釋言》鬻,糜也。 《註》淖糜。 《儀禮·士喪禮》鬻餘飯。 《註》以飯尸餘米爲鬻也。 《左傳·昭七年》饘於是,鬻於是。 《註》饘鬻,餬屬也。  又《集韻》《正韻》𠀤余六切,音育。 《左傳·昭三年》有鬻踊者。 《註》賣也。  又《莊子·德充符》四者天鬻也。天鬻也者,天食也。 《音義》鬻,養也。  又姓。 《前漢·藝文志》鬻子名熊,爲周師,自文王以下問焉,周封爲楚祖。  又《集韻》居六切,音鞠。 《詩·豳風》鬻子之閔斯。 《傳》鬻,稚也。 《朱傳》養也。  又《集韻》忙皮切,音糜。通作𩞁𩞇。  又叶余律切,音矞。 《揚雄·司空箴》匪人斯力,匪政斯敕,流貨市寵,而苞苴是鬻。  又叶職律切,音㤕。 《蘇轍·鍾山詩》老僧一身泉上住,十年掃盡人閒迹。客到惟燒柏子香,晨饑坐視山前鬻。

『矛』

《唐韻》莫浮切《集韻》《韻會》迷浮切,𠀤音謀。 《說文》酋矛也。建於兵車,長二丈,象形。 《徐曰》鉤兵也。 《書·牧誓》立爾矛。 《傳》矛長,故立之於地。 《詩·秦風》厹矛鋈錞。 《傳》三隅矛也。 《禮·曲禮》進矛戟者前其鐓。 《疏》矛如鋋而三廉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廬人》酋矛常有四尺,夷矛三尋。 《註》八尺曰尋,倍尋爲常。酋夷,長短名。 《史記·仲尼弟子傳》越使大夫種以屈盧之矛賀吳王。 《尉繚子制談篇》殺人於五十步之內者,矛戟也。 《揚子·方言》矛,吳揚江淮南楚五湖之閒謂之鍦,或謂之鋋,或謂之鏦。  又言不相副曰矛盾。 《韓非子·難一篇》楚人譽其盾之堅曰:物莫能陷也。  又譽其矛之利曰: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此矛盾之說也。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杓端有兩星,一內爲矛招搖,一外爲盾天鋒。 《註》招搖爲天矛,近北斗者也。  又藥名。 《本草綱目》衞矛,一名鬼箭。 《李時珍曰》齊人謂箭羽爲衞,此物幹有直羽如箭羽,矛刃自衞之狀,故名。

『楯』

《唐韻》食允切《集韻》《韻會》豎尹切《正韻》乳允切,𠀤音盾。 《說文》闌檻也。 《王逸曰》縱曰欄,橫曰楯,今階除木句欄是也。 《史記·滑稽傳》秦始皇時有陛楯郞。 《唐書·百官志》鉤楯掌禁苑果木。  又與盾通。干也。 《左傳·定六年》樂祁獻揚楯六十于𥳑子。  又舞者所執。 《禮·明堂位》朱干玉戚。 《疏》干,楯也。戚,斧也。舞者左手執楯,右手執斧,謂之武舞。  又與輴通,喪車用之。 《儀禮·旣夕註》輴有四周軹軸則無輴。一作楯。或讀作閏。  又拔擢也。 《淮南子·原道訓》引楯萬物,羣美萌生。  又《集韻》《正韻》𠀤食閏切,音順。義同。  又《集韻》敕準切,音蠢。案也。  又《唐韻》丑倫切《正韻》樞倫切,𠀤音椿。 《唐韻》木名。 《類篇》車約䡅也。  又《唐韻》詳遵切,音旬。閑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