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宿渡河


   指半夜间,午夜。河是井宿中的南北河星,在鬼宿旁边,要在半夜时分,方能看见鬼宿和井宿,故云。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 翟公巽 《祭仪》谓或祭於昏,或祭於旦,非是,当以鬼宿渡河为候,其意出於《洞微志》返魂香事。”亦作“ 鬼宿度河 ”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guǐ sù dù hé
成语简拼 gsdh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半夜间,午夜。河是井宿中的南北河星,在鬼宿旁边,要在半夜时分,方能看见鬼宿和井宿,故云。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 翟公巽 《祭仪》谓或祭於昏,或祭於旦,非是,当以鬼宿渡河为候,其意出於《洞微志》返魂香事。”亦作“ 鬼宿度河 ”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某些宗教或迷信的人所说的人死后的灵魂:~魂。~魅。~蜮(①鬼怪;②阴险害人的)。 阴险,不光明:~话。~黠。~胎。 对人的蔑称或憎称:酒~。烟~。~子。吝啬~。 恶劣,糟糕(限做定语):~天气。 机灵,敏慧(多指小孩子):~精灵。 表示爱昵的称呼:小~。机灵~。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住,过夜,夜里睡觉:住~。留~。露~。~舍(shè)。~营。 年老的,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的:~将(经验丰富的老将)。~儒。名~。 平素,素有的:~愿。~志。~疾。~敌。~心。 隔夜的,隔年的:~雨(昨夜的雨)。~根。~草。 姓。

夜:一~。两~。

星座:星~。

横过水面:~船。~桥。~河。摆~。强~。远~重洋。 由此到彼:~过难关。 转手,移交:引~。 过河的地方:~口。~头。

水道的通称:~道。~沟。~谷。~流。~滩。~沿。~鲜(供食用的新鲜河鱼、河虾等)。~港。~湾。~网。~运。内~。 特指中国黄河:~套。~防。 指“银河系”:天~。~汉。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鬼』

《唐韻》《集韻》《韻會》𠀤居偉切,音詭。 《說文》人所歸爲鬼。从人,象鬼頭。鬼隂气賊害,从厶。 《爾雅·釋訓》鬼之爲言歸也。 《詩·小雅》爲鬼爲蜮。 《禮·禮運》列於鬼神。 《註》鬼者精魂所歸。 《列子·天瑞篇》精神離形。各歸其眞,故謂之鬼。鬼,歸也。歸其眞宅。  又《易·旣濟》高宗伐鬼方。 《詩·大雅》覃及鬼方。 《傳》鬼方,遠方也。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輿鬼鬼祠事,中白者爲質。 《註》輿鬼,五星,其中白者爲質。  又姓。 《前漢·郊祀志》黃帝得寶鼎,冕侯問於鬼臾區。 《註》黃帝臣也。  又國名。 《山海經》鬼國在負二之尸北。  又烏鬼。 《杜甫·遣悶詩》家家養烏鬼。 《漫叟詩話》川人家家養猪,每呼猪作烏鬼聲,故謂之烏鬼。 《夢溪筆談》夔州圖經稱,峽中人皆養鸕鷀,以繩繫頸使捕魚,得則倒提出之,謂之烏鬼。 《元微之江陵詩》病賽烏稱鬼。 《自註》南人染病,競賽烏鬼。  又《揚子·方言》虔儇,慧也。自關而東趙魏之閒謂之黠。或謂之鬼。

『宿』

《廣韻》息逐切《集韻》《韻會》息六切,𠀤音夙。 《說文》止也。 《玉篇》夜止也,住也。 《詩·周頌》有客宿宿,有客信信。 《註》一宿曰宿,再宿曰信。 《周禮·地官》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  又星宿各止其所,故名宿。二十八宿,亦名二十八次。次,舍也。 《釋名》宿,宿也,言星各止住其所也。  又《增韻》安也,守也。 《左傳·昭二十九年》官宿其業。 《註》宿,安也。  又《周禮·宮正註》諸吏直宿,謂職王宮之守衞者。  又《廣韻》素也。 《史記·信陵傳》晉鄙嚄咤宿將。  又《莊子·列傳》雖當世宿學,不能自解免也。  又國名。 《春秋·隱二年》及宋人盟于宿。  又邑名。 《史記·衞世家》孫林父甯殖,謀逐獻公怒如宿。  又蒯瞶入宿。  又《史記·吳世家》將舍於宿。 《左傳》作戚,字別義同。  又姓。 《風俗通》漢鴈門太守宿祥,明正德中蜀人宿進。  又通作夙,早也。 《周禮·春官》世婦,掌女宮之宿戒。 《註》宿戒,當給事,謂豫告之也。  又與肅同。 《禮·祭統》先期旬有一日,宮宰宿夫人。 《註》宿讀爲肅戒也。  又《儀禮·宿尸註》宿,與曲禮主人肅客入之肅同。  又去聲。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息救切,音秀。列星也。◎按《史記》《漢書》二十八宿。《正義》音息袖反,又音夙。《左思·吳都賦》窮飛鳥之棲宿,註亦音秀,是星宿之宿,與棲宿之宿,古皆通同。  又叶息流切,音羞。 《莊子·天地篇》至無而供其求,時騁而要其宿。  又叶相卽切,音息。 《班彪·冀州賦》遵大路以北逝兮,歷趙衰之采邑。醜柏人之惡名兮,聖高帝之不宿。

『渡』

《唐韻》《集韻》《韻會》徒故切《正韻》獨故切,𠀤音度。 《說文》濟也。 《廣雅》去也,通也。  又通作度。 《前漢·賈誼傳》度江河亡維楫。 《集韻》或作𣳥。

『河』

《唐韻》乎哥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𠀤音何。水名。 《說文》水出敦煌塞外崑崙山,發源注海。 《春秋·說題辭》河之爲言荷也。荷精分佈,懷隂引度也。 《釋名》河,下也。隨地下處而通流也。 《前漢·西域傳》河有兩源,一出蔥嶺,一出于闐。于闐在南山下,其河北流,與蔥嶺河合,東注蒲昌海,潛行地下。南出於積石,爲中國河云。 《書·禹貢》導河積石,至于龍門。 《爾雅·釋水》河出崑崙,色白,所渠幷千七百一川,色黃,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  又九河。 《書·禹貢》九河旣道。 《傳》九河,徒駭一,太史二,馬頰三,覆釜四,胡蘇五,𥳑六,絜七,鉤盤八,鬲津九。  又三河,謂河南,河北,河東也。 《後漢·光武紀》三河未澄,四關重擾。  又《小學紺珠》以黃河,析支河,湟中河爲三河。  又兩河,謂東河,西河也。 《爾雅·釋地》兩河閒曰冀州。  又州名。 《廣輿記》古西羌地,秦漢屬隴西,唐曰河州,明置河州衞。  又梗河。星名。 《甘氏星經》梗河三星,在大角帝座北。  又銀河,天河也。  又《趙崇絢雞肋》道家以目爲銀河。  又酒器也。 《乾𦠆子》裴鈞大宴有銀河,受一斗。  又淘河,鳥名。見《爾雅·釋鳥註》。  又姓,明河淸,長沙人。𦠆字从月从㢲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