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游燋釜


   同“鱼游釜中”。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ú yóu fèi fǔ
成语注音 ㄩˊ 一ㄡˊ ㄈㄟˋ ㄈㄨˇ
成语简拼 yyff
常用程度 一般
成语繁体 魚游燋釜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同“鱼游釜中”。


出处典源

成语典故

同“鱼游沸鼎”。王树枬《武汉战纪》:“武昌一城如鱼游燋釜之中,大别山一弹之火,可唾手定也。”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人或动物在水里行动:~泳。~水。 从容地行走:周~。~历。~逛。~兴(xìng)。~记。~说(shuō)。~山玩水。 〈书〉交往,来往:交~。 不固定:~资。~走。~牧。~行。~学(古指离开本乡到外地或外国求学)。~击。~弋。~离。~子(离家久居外乡的人)。 河流的一段:上~。中~。下~。 姓。

引火用的柴。 古同“焦”(a.物体经火烧或高热烘烤后变得枯黄或成炭样;b.焦东西的气味;c.黄黑色)。 着急:“上下~心。”

古通“憔”,憔悴:“其色~然。”

古同“爝”,火炬。

古同“灼”,火烧。

古代的一种锅:~底抽薪。破~沉舟。 中国春秋战国时量器名,亦是容量单位,标准不一。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游』

《唐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𠀤音猷。水名。 《水經注》淮水於淮浦縣枝分,北爲游水。  又浮行也。 《爾雅·釋水》順流而下曰遡游。 《詩·秦風》遡游從之。  又《周禮·天官》閽人,王宮每門四人,囿游亦如之。 《註》游,離宮也。  又《管子·首憲篇》分理以爲十游,游爲之宗。  又《尚書·考靈曜》地有四游,常動而人不知。  又玩物適情之意。 《禮·少儀》士依於德,游於藝。  又閒曠也。 《禮·王制》無游民。  又自適貌。 《詩·小雅》愼爾優游。  又枝葉扶疏貌。 《詩·鄭風》隰有游龍。 《傳》龍紅草也。 《箋》游,猶放縱也。言紅草放縱枝葉于隰中。  又《集韻》徐由切,音囚。義同。  又《集韻》《正韻》𠀤力求切,音留。旌旗之旒也。本作斿。亦作旒。 《左傳·桓二年》鞶厲游纓。  又九游,星也。 《史記·天官書》九游九星,在玉井西南。  又《韻補》叶延知切,音移。 《司馬相如·上林賦》拖蜺旌,靡雲旗。前皮軒,後道游。  又叶衣虛切,音於。 《萬震南州異物志贊》合浦之人,習水善游。上視層潭,如猿仰株。

『燋』

《唐韻》卽消切《集韻》《韻會》《正韻》兹消切,𠀤音椒。 《說文》所以然持火也。 《玉篇》炬火也。  又《廣韻》傷火。 《禮·內則》肝膋取狗肝一,幪之以其膋,濡炙之,舉燋其膋,不蓼。 《釋文》焦字又作燋。子消反。 《管子·七臣七主篇》火暴焚,地燋草。 《前漢·霍光傳》燋頭爛額爲上客。  又《後漢·朱浮傳》上下燋心。◎按上二義與焦通。  又《集韻》慈焦切《正韻》慈消切,𠀤音樵。 《集韻》灼龜木。 《周禮·春官·菙氏》掌共燋契,以待卜事。 《註》杜子春云:燋讀爲細目燋之燋。或曰如薪樵。之樵謂所爇灼龜之木也。故謂之樵。契謂契龜之鑿。 《釋文》祖堯反。  又《集韻》子肖切,音醮。灼龜炬也。 《儀禮·燕禮註》灼燋也。 《釋文》燋哉妙反。  又《集韻》《類篇》𠀤側角切,音捉。 《禮·少儀》主者執燭抱燋。 《註》未𤑔曰燋。 《釋文》燋,側角反。  又《集韻》卽約切,音爵。 《周禮·春官·燋契註》楚焞置於燋,在龜東,楚焞卽契,所用灼龜也。燋謂炬其存火。 《疏》子春讀燋樵二者,皆作俗讀爲柴樵之樵。後鄭不從,依音爲雀。意取莊子爝火之義,熒熒然也。 《釋文》燋,哉約反。 《集韻》本作爝。或作焳熦。詳爝字註。  又《集韻》職略切,音勺。本作灼。詳灼字註。  又資昔切,音積。亦灼龜炬。  又《集韻》則歷切,音績。持荆然火,以灼龜也。

『釜』

《廣韻》扶雨切《集韻》奉甫切,𠀤音父。 《說文》鬴,或作𨥏。俗省作釜。 《古史考》黃帝始作釜。 《易·說卦傳》坤爲釜。 《疏》取其化生成熟也。 《詩·召南》維錡及釜。 《註》有足曰錡,無足曰釜。 《釋文》釜,符甫反。  又量名。 《論語》與之釜。 《左傳·昭二年》豆區釜鍾,四升爲豆,各自其四,以登于釜,釜十則鍾。 《註》釜,六斗四升,鍾,六斛四斗。  又山名。 《史記·封禪書》黃帝合符釜山。 《括地志》釜山,在嬀州懷戎縣北。  又《水經注》西海鹽池北,西王母有石室石釜。  又《韻補》叶府九切,音缶。 《蘇轍·土牛詩》土牛適成象,逡巡見屠剖。田家挽雙角,歸理鏁絲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