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目混珍


   见“鱼目混珠”。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ú mù hùn zhēn
成语注音 ㄩˊ ㄇㄨˋ ㄏㄨㄣˋ ㄓㄣ
成语简拼 ymhz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魚目混珎
成语俄文 обмáнным путём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见“鱼目混珠”。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参同契》上:“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唐·李白《鸣皋歌送岑徵君》:“蝘蜓嘲龙,鱼目混珍。”


成语典故

同“鱼目混珠”。唐 李白《鸣皋歌送岑徵君》:“蝘蜓嘲龙,鱼目混珍。” 见“鱼目混珠”。唐·李白《鸣皋歌送岑征君》:“蝘蜓嘲龙,~。”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眼睛:~光。醒~。历历在~。~指气使(用眼光和气色示意以役使别人,形容骄横傲慢的神志。亦作“颐指气使”)。 看,视:~语。~论(喻没有自知之明或浅陋狭隘的见解)。 想要达到的地点、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的(dì)(亦指箭靶的中心)。 大项中再分的小项:条~。纲举~张。 名称:数~。巧立名~。 标题:~录。 生物学分类系统上所用的等级之一,在“纲”以下,“科”以上:鸟纲中有雁形~和鸡形~。 孔眼:网~。 指为首的人:头~。

搀杂在一起:~杂。~和。~同。~淆。~为一谈。 乱,胡乱:~乱。~世魔王。 蒙,充:蒙~。~充。~进。鱼目~珠。 苟且度过:胡~。~事。

同“浑”。

珠玉等宝物:~宝。~珠。奇~异宝。席~待聘(“席珍”,坐席上的宝石,喻怀才待用)。 宝贵的,贵重的:~贵。~奇。~稀。~闻。~玩(贵重的供赏玩的东西)。 重视,爱惜:~视。~爱。~重(zhòng)。~存。~藏(cáng)。 精美的食物:~羞(亦作“珍馐”)。八~。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目』

《唐韻》《集韻》《韻會》𠀤莫六切,音牧。 《說文》人眼,象形,重童子也。 《春秋元命苞》肝之使也。 《韓詩外傳》心之符也。 《禮·郊特牲》氣之淸明者也。易說卦離爲目。 《註》南方之卦,主視。故爲目。 《書·舜典》明四目。 《註》廣四方之視,以決天下壅蔽。  又《博雅》視也。凡注視曰目之。 《史記·𨻰丞相世家》𨻰平去楚,渡河,船人疑其有金,目之。  又動目以諭也。 《前漢·高帝紀》范增數目羽擊沛公。  又含怒側視也。 《周語》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又《小爾雅》要也。 《周禮·春官》簭人掌三易,以辨九簭之名,四曰巫目。 《疏》是要目之事。  又見也。 《公羊傳·桓二年》內大惡諱,此其目言之何遠也。 《註》目,見也,斥見其惡也。  又稱也。 《穀梁傳·隱元年》段,鄭伯弟也。以其目君,知其爲弟也。 《註》謂稱鄭伯。  又條目。 《論語》請問其目。 《註》條件也。 《前漢·劉向傳》校中祕書,各有條目。  又節目。 《禮·學記》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方氏曰:節則木理之剛,目則木理之精。  又題目。 《後漢·許劭傳》曹操微時,常求劭爲己目。 《註》命品藻爲題目。 《晉書·山濤傳》甄拔人物,各有題目,時稱山公啓事。  又凡目。 《周禮·天官·小宰》師掌官成,以治凡。司掌官法,以治目。 《公羊傳·僖五年》一事而再見者,前目而後凡也。 《春秋·繁露》目者,偏辨其事也。凡者,獨舉其事也。  又科目。 《舊唐書·懿宗紀》以宋震胡德融,考科目舉人。 《宋史·選舉志》宋之科目有進土,有諸科,有武舉,常選外又有制科,有童子舉,而進士得人爲盛。  又黃目,周彝名。 《禮·明堂位》鬱尊用黃目。  又暉目,鴆鳥也。 《淮南子·繆稱訓》暉目知晏。 《註》晏,無雲也。天將晏靜,暉目先鳴。  又比目,魚名。不比不行。亦謂之鰈。見《爾雅·釋地》。  又橫目,傅草別名。鬼目,苻草別名。俱見《爾雅·釋草》。  又海外有一目國,一目中其面而居。見《山海經》。  又天目,山名。 《元和地志》上有兩峰,峰頂各一池,若天左右目。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河目縣,屬幷州。  又州名。 《唐書·地理志》目州隷隴右道。  又姓。 《潛夫論》目夷氏,子姓,宋微子後。  又目宿,草名。通作𥄕。 《前漢·西城傳》馬耆目宿。 《史記·大宛傳》作苜蓿。  又叶莫筆切,音密。 《夏侯湛抵疑》心有窮志,貌有飢色。吝江河之流,不以躍舟船之檝。惜東壁之光,不以寓貧婦之目。

『混』

《唐韻》《正韻》胡本切《集韻》《韻會》戸袞切,𠀤音倱。 《說文》豐流也。一曰雜流。或作渾。  又混沌,元氣未分也。 《老子·道德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又《集韻》胡昆切,音䰟。人名。漢有屬國公孫昆邪,或作混。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公渾切,音昆。混夷,西戎名。或作緄。通作昆。 《詩·大雅》混夷駾矣。  又同崑。 《周禮註》混淪,卽崑崙。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本切,音袞。與滾同。大水流貌。 《孟子》原泉混混。

『珍』

《唐韻》陟鄰切《集韻》知鄰切,𠀤音眞。 《說文》寶也。 《玉篇》貴也,美也,重也。 《禮·儒行》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 《盧諶詩》不待卞和顯,自爲命世珍。  又瑞也。 《詩·周頌·將受厥明傳》我周家大受其光明,謂爲珍瑞,天下所休慶也。  又《爾雅·釋詁》珍,獻也。  又奇也。 《書·旅獒》珍禽奇獸,不育于國。 《公羊傳·昭三十一年》食必坐二子於其側而食之,有珍怪之食。 《註》珍怪,猶奇異也。  又《正字通》食之美者亦曰珍。 《禮·王制》八十常珍。 《註》常食皆珍味也。 《又》九十者天子欲有問焉,則就其室以珍從。 《註》九十者,專指有爵者,言天子就而問,珍味從之以往,致尊養之義也。  又《周禮·天官·膳夫》珍用八物。 《註》謂淳熬淳母炮豚炮牂擣珍漬熬肝膋也。 《陸佃云》珍用八物,牛羊麋鹿麕豕狗狼。  又坤珍,洛書也。 《後漢·班固傳》聖皇乃握乾符,闡坤珍。  又《正字通》州名。漢牂牁郡,唐置珍州。  又《字彙補》讀作鎭。 《周禮·春官·典瑞》珍圭以徵守,以恤凶荒。 《註》杜子春云:珍,當作鎭。  又《韻補》叶張連切,音邅。 《𨻰琳馬瑙勒賦》遭時顯價冠世珍兮,君子窮達亦時然兮。 《玉篇》俗作珎。 《五音集韻》俗作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