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三十三观音之一。手持鱼篮。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观世音菩萨传略>跋》:“ 鱼篮观音 ,则由俗人伪传佛説。七月十五日救面然饿鬼。面然者,观音变相,以附 目连 。《盂兰盆经》:盂兰盆者,正言 于兰婆那 ,言救饿如解倒悬。而俗譌‘鱼
佛教中三十三观音之一。手持鱼篮。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观世音菩萨传略>跋》:“ 鱼篮观音 ,则由俗人伪传佛説。七月十五日救面然饿鬼。面然者,观音变相,以附 目连 。《盂兰盆经》:盂兰盆者,正言 于兰婆那 ,言救饿如解倒悬。而俗譌‘鱼
用藤、竹、柳条编成的有提梁的盛物器:网~。藤~。竹~。花~。 架上供投球用的带网铁圈:~球。投~。
声,亦特指有节奏的声:声~。~乐(yuè)。~律。~色。~量。~区。~韵。~像。~容(声音、容貌)。弦外之~。 信息,消息:~信。佳~。~讯。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於今切,音隂。 《說文》聲也。生於心,有節於外,謂之音。宮商角徵羽,聲。絲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从言,含一。 《書·舜典》八音克諧。 《禮·樂記》變成方謂之音。 《疏》方謂文章,聲旣變轉和合,次序成就文章謂之音。音則今之歌曲也。 《周禮·春官·大師》以六律爲之音。 《疏》以大師吹律爲聲,又使其人作聲而合之,聽人聲與律呂之聲合,謂之爲音。 《詩序》情發於聲,聲成文,謂之音。 《疏》此言聲成文謂之音,則聲與音別。樂記註:雜比曰音,單出曰聲。記又曰:審聲以知音,審音以知樂,則聲音樂三者不同,以聲變乃成音,音和乃成樂,故別爲三名。對文則別,散則可以通。季札見歌《秦》曰:此之謂夏聲。公羊傳曰:十一而稅頌聲作,聲卽音也。下云治世之音,音卽樂也。是聲與音樂各得相通也。 又《易·中孚》翰音登于天。 《禮·曲禮》雞曰翰音。 又姓。見《姓苑》。 又《正韻》於禁切。與䕃通。 《左傳·文十七年》鹿死不擇音。 《杜預註》音,所茠䕃之處。古字借用。○按註借用,是古字聲同,皆相假借,且釋文作於鳴反,𠀤不作去聲讀,正韻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