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莽灭裂


   形容行动粗鲁莽撞,做事草率,不负责任。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lǔ mǎng miè liè
成语注音 ㄌㄨˇ ㄇㄤˇ ㄇ一ㄝˋ ㄌ一ㄝˋ
成语简拼 lmml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魯莽滅裂
成语英文 be rash and careless(as gruff as a bear)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形容行动粗鲁莽撞,做事草率,不负责任。


近义词



成语示例


惟时文之义理格律乃能入细,凡文之不从时文出者,尽鲁莽灭裂耳。(严复《道学外传》)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庄子·则阳》:“君为政焉勿卤莽,治民焉勿灭裂。”


成语典故

《庄子.则阳》:“长梧封人问子牢曰:‘君为政焉勿卤莽,治民焉勿灭裂。者予为乐,耕而卤莽之,则其实亦卤莽而报予;耘而灭裂之,其实亦灭裂而报予。’” 卤莽,办事粗疏,不用心,蛮干;灭裂,办事情轻浮,不认真,草率。后以“卤莽灭裂”形容办事粗鲁莽撞,草率苟且。这个故事中,长梧封人以耕耘为喻,说明为政要精细,否则就会得不到好的成效。 宋.辛弃疾《美芹十论.屯田》:“卤莽灭裂,徒费精神,只见有害,未闻获利,此未为策之善。” 见“卤莽灭裂”。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江西第五次反‘围剿’,我军全然不讲退却,原因在于对局部形势和整个形势都不注意,实在是一种~的干法。”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草,密生的草:~原。草~。 广大,辽阔:~苍。~~(a.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b.形容草木茂盛)。 古书上指一种短节竹。 粗鲁,冒失:~汉。~撞。鲁~。 姓。

破开,开了缝(fèng ):~开。~纹。~缝。~痕。~变(原子核分裂成几个其他原子核,并放出中子的过程)。~隙。~罅(裂缝)。分~。破~。决~。割~。扯~。

物体的两部分向两旁分开:~着怀。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莽』

《玉篇》《唐韻》《廣韻》莫朗切《集韻》《類篇》模朗切,𠀤音蟒。 《說文》南昌謂犬善逐兔草中爲莽。  又《揚子·方言》草,南楚之閒謂之莽。 《孟子》在野曰草莽之臣。 《趙岐註》莽亦草也。 《屈原·離騷》夕攬洲之宿莽。 《註》草冬生不死者。  又《周禮·秋官·剪氏》掌除蠹物,以莽草薰之。 《山海經》朝歌之山有草,名曰莽草,可以毒魚。  又《拾遺記》有草名莽煌,炙人衣則焦,刈之爲席,方冬彌溫,以枝相摩則火出。  又《爾雅·釋草》莽,數節。 《疏》凡竹節閒促數者名莽。  又《小爾雅》大也。  又草深貌。 《楚辭·天問》草木莽莽。  又《莊子·則陽篇》君爲政焉勿鹵莽。 《註》猶粗率也。  又莽蒼,見蒼字註。  又國名。 《列子·周穆王篇》西極之南隅,名古莽之國。  又姓。 《前漢書武帝紀莽何羅註》孟康曰:本姓馬,明德皇后惡其先人有反者,易姓莽。  又《廣韻》莫厚切,音某。義同。  又《唐韻古音》莫補切,音媽。 《楚辭·九章》陶陶孟夏兮,草木莽莽。傷懷永哀兮,汨徂南土。  又《集韻》謨郞切,音茫。莽蒼,亦讀平聲。 俗作莾、莽。

『裂』

《唐韻》《正韻》良辥切《集韻》力蘖切《韻會》力辥切,𠀤音列。 《說文》繒餘。 《徐曰》裁剪之餘也。  又《廣韻》襞裂,破也。 《禮·內則》衣裳䘺裂,紉箴請補綴。 《晏子·雜下篇》女子而男其飾者,裂其衣,斷其帶。  又滅裂。 《莊子·則陽篇》治民焉,勿滅裂。  又《韻會》力制切,音例。與厲通。 《禮·內則註》鞶,小囊,盛帨巾者,男用韋,女用繒,有緣飾之,則是鞶裂與。 《疏》案傳作鞶厲,古時通爲一字。  又人名。 《春秋·隱二年》紀裂繻來逆女。 《說文》作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