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字和鱼字、亥字和豕字在篆文中字形很相似;容易写错。把“鲁”字写成“鱼”字;把“亥”字写成“豕”字。比喻文字传抄的错误。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察传》:“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
《吕氏春秋.察传》:“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晋葛洪《抱朴子.遐览》:“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 文字因字形相似常常出现讹误,如把“亥”字错当“豕”字,把“鲁”字错当“鱼”字。后因以“鲁鱼亥豕”表示书籍在传写、刊刻过程中的文字错误。 清.曹雪芹《红楼梦》一二〇回:“既是‘假语村言’,但无鲁鱼亥豕以及背谬矛盾处,乐得与二三同志,酒余饭饱,雨夕灯窗,同消寂寞,又不必大人先生品题传世。” 并列 篆文“鲁”与“鱼”、“亥”与“豕”字形相近,古书传抄或刊印常易搞错。因以指文字在传抄或刻印中的错讹。语本《吕氏春秋·察传》:“有读史者曰:‘晋师三豕过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似,豕与亥相似。’”又,晋·葛洪《抱朴子·遐览》:“书三写,鱼成鲁,帝成虎。”《红楼梦》120回:“既是‘假语村言’,但无~以及背谬矛盾处,乐得与二三同志,酒余饭饱,雨夕灯窗,同消寂寞。”△贬义。用于表示文字差错。→鲁鱼帝虎 乌焉鲁鱼 乌焉成马 三豕涉河 鲁鱼陶阴 别风淮雨。也作“亥豕鲁鱼”、“乌焉亥豕”。 【典源】《吕氏春秋·察传》:“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已与三相近,豕与亥相近。’”《抱朴子·遐览》:“故谚曰: 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 【今译】 孔子的弟子子夏到晋国去,路经卫国,见读史记的人念:“晋师三豕渡河。”子夏纠正道:“不对,是己亥,因为己与三、豕与亥的形体相近,所以弄错了。”又古谚云: 书籍传抄多次,不注意便将“鱼”误写作“鲁”,将“虚”误写作“虎”。 【释义】 后以此典指传抄、刊刻中的文字错讹。 【典形】 辨鲁鱼、亥豕讹、己亥讹、鲁鱼、三豕、三豕渡河、豕鱼、鱼鲁、鱼鲁亥豕、鱼豕、正豕亥、三豕之疑、刊三豕、辨豕亥、鲁鱼舛。 【示例】 〔辨鲁鱼〕 唐·刘禹锡《秋萤引》:“槐市诸生夜对书,北窗分明辨鲁鱼。” 〔亥豕讹〕 清·钱谦益《南滁望滁阳王庙》:“故事亥豕讹,残书蠹鱼饱。” 〔己亥讹〕 清·黄鷟来《下龟山》:“丰碑尚纪庚辰绩,文学还疑己亥讹。” 〔鲁鱼〕 清·秋瑾《独坐》:“独坐凭窗自校雠,鲁鱼纵误倩谁谋。” 〔三豕〕 唐·骆宾王 《对策文三道》:“某谈谢二龙,识迷三豕。” 〔三豕渡河〕 清·丘逢甲《题崧甫弟遗像》:“三豕渡河岁云暮,送君韩江江上风帆张。” 〔豕鱼〕 清·王摅《雁字》:“飞错豕鱼还易辨,书成鸡鹜竟难分。” 〔鱼鲁〕 唐·元稹《错字判》:“苟殊鱼鲁相悬,宜恕甲由未远。” 〔鱼鲁亥豕〕 清·黄景仁《赠白下周幔亭》:“候虫时鸟偶嘈杂,鱼鲁亥豕纷?。” 〔鱼豕〕 明·高启 《赠墨翁沈蒙泉》:“一朝得此复何用,惭注鱼豕笺虫虾。” 〔正豕亥〕 宋·曾巩《七月十四日韩持国直庐》:“自笑正豕亥,更微注虫 鱼”
地支的末一位,属猪。 用于计时:~时(晚九点至十一点)。
猪:封~长蛇。狼奔~突(喻人奔逃时的惊慌状态,像被追赶的狼和猪那样奔突乱窜)。
《唐韻》《正韻》胡改切《集韻》《韻會》下改切,𠀤音頦。辰名。 《爾雅·釋天》太歲在亥曰大淵獻。 《前漢·律歷志》該閡於亥。 《唐書·禮樂志》吉亥祀先農。 《元史·祭祀志》黑帝位亥。 又姓。晉亥唐。 又豕亥。 《家語》或讀史云:三豕渡河。子夏曰:已亥渡河,已譌爲三,亥譌爲豕。校之,果然。 《左傳·襄三十年》史趙曰:亥有二首六身。 《註》亥字,二畫在上,幷三人爲身,如算之六。 又亥市。 《通雅》靑箱雜記,蜀有亥市,亥音皆,言如痎瘧,閒日一發也。諱痎,故云亥市。 《徐筠水志》荆吳俗,取寅申巳亥日集於市。 又《韻補》叶許已切,音喜。 《易林》將戌繫亥,陽藏不起。君子散亂,太上危殆。殆音以。
『豕』《廣韻》施是切《集韻》《韻會》賞是切《正韻》詩止切,𠀤音始。 《說文》彘也。竭其尾,故謂之豕,象毛足而後有尾。 《徐曰》竭,舉也。 《玉篇》豬豨之總名。 《揚子·方言》豬,關東西或謂之彘,或謂之豕。 《林氏小說》以其食不絜,故名之豕。 《大戴禮·易本命》四主時,時主豕,故豕四月而生。 《本草綱目》李時珍曰:在畜屬水,在卦屬坎,在禽應室星。 《易·說卦》坎爲豕。 《埤雅》坎性趨下,豕能俯其首,又喜𤰞穢,亦水畜也。 《詩·小雅》有豕白蹢,烝涉波矣。 《傳》犬喜雪,馬喜風,豕喜雨,故天將久雨,則豕進涉水波。 《禮·曲禮》豕曰剛鬣。 《疏》豕肥則毛鬣剛大也。 《周禮·天官·食醫》凡會膳食之宜,豕宜稷。 《疏》豭豬味酸,牝豬味苦,稷米味甘,是甘苦相成。 又國名。 《左傳·襄二十四年》范宣子曰:昔匄之祖在商爲豕韋氏。 《註》豕韋,國名。 又星名。 《博雅》營室謂之豕韋。 又《史記·天官書》奎曰封豕,爲溝瀆。 《前漢·天文志》作封豨。 又藥名。 《爾雅·釋草》茢薽,豕首。 《疏》豕首,一名彘顱,南人名爲地菘,今江東呼豨首,可以煼蠶蛹。 又《莊子·徐無鬼》藥也,豕零也。 《註》豕橐一名苓根,似豬屎,其塊零落而下故也。 《韓愈·進學解》作豨苓。 《註》楚人呼豬爲豨,卽豬苓是也。 《本草綱目》一名豭豬屎。 又《集韻》亥古作豕。 《正字通》《家語》或讀史云:三豕渡河。子夏曰:己亥渡河。己譌爲三,亥譌爲豕。或曰支干內有五亥,己亥位居三,三豕渡河是隱語。《說文》亥與豕溷。李陽冰曰:古文亥比豕加一畫,《說文》溷亂,不足信。 又叶施智切,施去聲。 《司馬相如·上林賦》格蝦蛤,鋋猛氏。羂騕褭,射封豕。 《韻會小補》相如賦本文一段俱上聲,《吳棫·韻補》以豕字叶入寘韻,誤。 《字彙》凡偏傍从豕者,俗省作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