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掷鲸吞


   比喻文辞气势磅礴,跌宕起伏。亦作“鳌掷鲸呿”。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áo zhì jīng tūn
成语注音 ㄠˊ ㄓˋ ㄐ一ㄥ ㄊㄨㄣ
成语简拼 azjt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鰲擲鯨吞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比喻文辞气势磅礴,跌宕起伏。亦作“鳌掷鲸呿”。


近义词



反义词



成语示例


至于杜之海涵地负,韩之鳌掷鲸呿,尚有所未逮。清宋荦《漫堂说诗》三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 陈汝元《金莲记 偕计》:“龙浮马负之图,已曾抉奥运会;鳌掷鲸吞之句,无不深研。”


成语典故

比喻文辞气势磅礴,跌宕起伏。明 陈汝元《金莲记.偕计》:“龙浮马负之图,已曾抉奥;鳌掷鲸吞之句,无不深研。”亦作“鳌掷鲸呿”。清 宋荦《漫堂说诗》三:“至于杜之海涵地负,韩之鳌掷鲸呿,尚有所未逮。” 并列 形容文句气势雄伟,起伏跌宕。明·陈汝元《金莲记》:“龙浮马负之图,已曾扶奥;~之句无不深研。”△用于描写文辞气势磅礴。也作“鳌掷鲸呿”。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传说中海里的大龟或大鳖。

扔,投,抛:投~。弃~。~远。

水栖哺乳纲动物,生长在海洋中,形状像鱼,胎生,鼻孔在头的上部,用肺呼吸。体长可达三十米,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俗称“鲸鱼”):~吞。~鲵(即“鲸”,喻凶恶的人)。

不嚼或不细嚼而咽入:~吐。~咽。~噬。狼~虎咽。气~山河。忍气~声。 兼并,侵占:~没(mò)。~并。~蚀。~占。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吞』

《唐韻》吐根切《集韻》《韻會》他根切,𠀤音𨹙。 《說文》咽也。 《司馬相如·子虛賦》吞若雲夢者八九。  又《廣韻》吞,滅也。 《增韻》幷包也。 《戰國策》隂謀有吞天下之心。  又《廣韻》他前切《集韻》他年切,𠀤音天。姓也。漢有吞景雲。  又《集韻》咽也。 《穀梁傳·隱三年註》其所吞咽者,壤入於內。 《釋文》吞,敕恩反。  又音天。 《王筠詩》桓桓信無敵,堂堂寧有前。九圻良易舉,八荒安足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