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周语上》:“ 周 之兴也,鸑鷟鸣於 岐山 。”后因以“鸑鷟鸣岐”指兴王道成帝业的瑞兆。《宋书·武帝纪中》:“ 周 道方远,则鸑鷟鸣 岐 。” 北周 庾信 《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鸑鷟鸣 岐 ,实始维新之命。”参见“ 鸑鷟 ”。
《国语·周语上》:“ 周 之兴也,鸑鷟鸣於 岐山 。”后因以“鸑鷟鸣岐”指兴王道成帝业的瑞兆。《宋书·武帝纪中》:“ 周 道方远,则鸑鷟鸣 岐 。” 北周 庾信 《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鸑鷟鸣 岐 ,实始维新之命。”参见“ 鸑鷟 ”。
〔~鷟(zhuó)〕a.凤的别称,如“~~鸣于岐山。”b.古书上说的一种水禽,似野鸭而稍大。
〔鸑~〕见“鸑”。
〔~山〕山名,在中国陕西省。 〔~黄之术〕指中医的医术。“岐”,岐伯;“黄”,黄帝,相传他们都是中华民族医家之祖。 同“歧”。
《唐韻》五角切《集韻》《韻會》《正韻》逆角切,𠀤音嶽。 《說文》鸑鷟,鳳屬。神鳥也。 《周語》周之興也,鸑鷟鳴於歧。 《張說·握乾符頌》鳴鸑改號。 又《本草》江中有鸑鷟,似鳧而大,赤目。○按此卽鸀鳿聲轉耳。 《集韻》或作𩁓。
『鷟』《唐韻》《集韻》仕角切《韻會》什角切《正韻》食角切,𠀤音浞。 《說文》鸑鷟也。 《禽經》紫鳳曰鷟。 又《韻會》江中有鸑鷟,似鳧而大,此別一種。 又叶昨木切,音族。義同。 《陸機·七徵》舞唐庭之來儀,鳴岐陽之鸑鷟。膺天監之休命,荷神聽之介福。
『岐』《廣韻》巨支切《集韻》《韻會》翹移切《正韻》渠宜切,𠀤音跂。 《說文》山名。后稷十三世孫古公亶父始居此。 《詩·大雅》率西水滸,至于岐下。 《一統志》山有兩岐,故名。 《六書故》一在今鳳翔府岐山縣,禹貢導岍及岐,是也。 又山海經,岐山,狐岐之山,在今汾州介休縣,勝水出焉,東北會於汾,禹貢治梁及岐,是也。 又州名。本雍州地,後爲秦都,漢爲扶風郡,元魏置岐州,唐改鳳翔府,號西京。 又路岐也。 《釋名》物兩爲岐,在邊爲旁。 《爾雅·釋宮》二達謂之岐旁。 《註》道旁出也。 《列子·說符篇》亡羊者曰:岐之中又有岐,不知所之,所以返也。 又峻也。 《詩·大雅》克岐克嶷。 《朱傳》岐嶷,峻茂之貌。 又姓。 《正字通》黃帝臣岐伯,唐岐靈岳。◎按《集韻》翹移切,音祁。周文王所封地。 又常支切,音坻。山名。 又渠羈切,音奇。地名。 又章移切,音支。分也。與諸家音切相齟齬。今不从。 《集韻》本作𨙸。 《韻會》或作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