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入樊笼


   樊笼:鸟笼,比喻不自由的境地。飞鸟进了笼子。比喻自投罗网,陷入困境。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niǎo rù fán lóng
成语注音 ㄋ一ㄠˇ ㄖㄨˋ ㄈㄢˊ ㄌㄨㄥˊ
成语简拼 nrfl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鳥入樊籠
成语英文 a bird kept prisoner in a cage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樊笼:鸟笼,比喻不自由的境地。飞鸟进了笼子。比喻自投罗网,陷入困境。


近义词



成语示例


三载,度日如年,~,甚少乐趣,今日求为一布衣亦不可得,每念及兹,便痛彻肝肠。 任崇岳《李后主》七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元 尚仲贤《单鞭夺槊》第三折:“恰便似鱼钻入丝网,鸟扑入樊笼。”


成语典故

主谓 樊笼,鸟笼,比喻不自由的境地。如同鸟儿进入了笼子。比喻自投罗网,陷入困境。元·关汉卿《单鞭夺槊》3折:“恰便似鱼钻入丝网,鸟扑入樊笼。”△贬义。多用以比喻自己走上死路,或身陷绝境,很难自拔。→自投罗网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进,由外到内:进~。~梦。 适合,恰好合适:~选。~耳。

笼子:~笼(关鸟兽的笼子,喻不自由的境地)。 篱笆:~篱(喻对事物的限制)。 纷杂的样子:“~然淆乱”。 姓

用竹篾、木条编成的盛物器或罩物器:灯~。熏~。 用竹篾、木条或金属丝等编插而成的养鸟或虫的器具:鸡~。鸟~。蝈蝈~。 旧时囚禁犯人的东西:囚~。牢~。 用竹木或金属材料制成的有盖的蒸东西器具:~屉。蒸~。 泛指包络之物:~头。

较大的箱子:箱~。 遮盖,罩住:~罩。烟~雾罩。 概括而不分明,不具体,称“笼统”。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入』

《唐韻》人執切《集韻》《韻會》日汁切《正韻》日執切,𠀤任入聲。 《說文》內也。 《玉篇》進也。 《禮·少儀》事君,量而後入。 《檀弓》孟獻子𧝓比御而不入。 《註》言雖比次婦人之當御者,猶不入寢也。  又《春秋·隱二年》莒人入向。 《定六年》於越入吳。 《傳》造其國都曰入,弗地曰入。 《註》謂勝其國邑,不有其地也。入者,逆而不順,非王命而入人國也。  又《廣韻》納也,得也。  又《增韻》沒也。  又《楞嚴經》六入謂六塵,卽眼入色,耳入聲也。  又《敎坊記》每日常在天子左右爲長入。

『樊』

《唐韻》附袁切,音煩。 《說文》作𤕩,鷙不行也。从𠬜从棥。 《徐曰》鷙,猶縶也。鷹隼之屬,見籠不得出,以左右攀引外也。 《廣韻》樊,籠也。 《莊子·養生主》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飮,不期畜于樊中。  又通棥。 《詩·小雅》止于樊。 《說文》作棥。 《孫炎曰》樊圃之樊也。謂樊籬。 《莊子·山木篇》莊子遊乎雕陵之樊,睹一蟬得美䕃而忘其身。  又紛雜貌。 《莊子·齊物論》樊然殽亂。  又國名。 《詩·大雅》生仲山甫。 《毛傳》仲山甫,樊侯也。  又地名。 《左傳·隱十一年》王取田于鄭,而與鄭人以溫、原、絺、樊。  又姓。 《姓苑》仲山甫之後,因國爲氏。  又《正韻》符艱切。義同。  又通鞶。 《周禮·春官·巾車》掌王之五路。一曰玉路,鍚樊纓。鄭註:樊讀如鞶,馬大帶也。《釋文》步干反。《左傳》作繁纓。  又《高誘曰》扶萬切,音飯。樊桐,山名。 《淮南子·地形訓》樊桐在崑崙閶闔之中。  又叶汾沿切,讀若楩。 《左思·贈妹詩》才麗漢班,明朗楚樊。默識若記,下筆成篇。 《白居易·中隱詩》大隱住朝市,小隱住丘樊。不如作中隱,隨月有俸錢。○按《說文》𠬜部收樊,下不从大,今誤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