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哭猿啼


   泛指禽兽悲鸣。形容悲凉的情景。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niǎo kū yuán tí
成语注音 ㄋ一ㄠˇ ㄎㄨ ㄩㄢˊ ㄊ一ˊ
成语简拼 nkyt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鳥哭猨嗁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泛指禽兽悲鸣。形容悲凉的情景。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王维《能禅师碑》:“山崩川竭,鸟哭猿啼。”


成语典故

泛指禽兽悲鸣。形容悲凉的情景。唐 王维《能禅师碑》:“山崩川竭,鸟哭猿啼。” 并列 鸟兽悲鸣。形容悲凉、伤感的情景。唐·王维《能禅师碑》:“山崩川竭,~。”△多用于景物描写方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因痛苦或悲哀而流泪发声:~喊。~泣。~诉。~腔。啼~。长歌当~。

哺乳动物,与猴相似,比猴大,颊下没有囊,没有尾巴,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都是:~猴。~人。

哭,出声地哭:~哭。~泣。悲~。~笑皆非。 鸟兽叫:~鸣。~叫。虎啸猿~。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哭』

《廣韻》《集韻》《韻會》𠀤空谷切,音㲄。 《說文》哀聲也。从吅,獄省聲。 《徐鍇曰》哭聲繁,故从二口。大聲曰哭,細聲有涕曰泣。 《玉篇》哀之發聲。 《禮·檀弓》歌于斯,哭于斯。

『猿』

《廣韻》雨元切《集韻》《韻會》于元切,𠀤音袁。 《玉篇》俗猨字。 《戰國策》猿獼猴錯木據水,則不若魚鼈。

『啼』

《說文》同嗁。 《禮·喪大記》主人啼。 《穀梁傳·僖十年》麗姬下堂而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