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夺鹊巢


   斑鸠占了喜鹊的窝。比喻强占别人的地方或位置。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jiū duó què cháo
成语注音 ㄐ一ㄡ ㄉㄨㄛˊ ㄑㄩㄝˋ ㄔㄠˊ
成语简拼 jdqc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鳩奪鵲巢
成语英文 quietly enjoying others' work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斑鸠占了喜鹊的窝。比喻强占别人的地方或位置。



成语示例


熙、袁尚兵败将亡,无处依栖,来此相投,是~之意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今袁熙,袁尚兵败将亡,无处依栖,来此相投,是鸠夺鹊巢之意也。”


成语典故

同“鸠居鹊巢”。《三国演义》三三回:“今袁熙、袁尚兵败将亡,无处依栖,来此相投,是鸠夺鹊巢之意也。” 见“鸠居鹊巢”。《三国演义》33回:“今袁熙、袁尚兵败将亡,无处依栖,来此相投,是~之意也。”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鸟,鸠鸽科部分种类的统称:~形鹄面(形容人因饥饿而很瘦的样子)。~杖(古代头上刻有鸠形之杖,年始七十者,由政府授给)。 聚集:~合(亦作“纠合”)。~集(亦作“纠集”)。

指喜鹊鸟。民间传说听见它叫将有喜事来临。简称“鹊”,如“~报”(指喜鹊报喜),“~起”(喻兴起,崛起),“~桥”。

鸟搭的窝,亦指蜂、蚁等动物的窝;借指敌人或盗贼的藏身之所:鸟~。蜂~。~窟。匪~。~穴。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巢』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鋤交切,音鄛。 《說文》鳥在木上曰巢,在穴曰窠。从木象形。 《詩·召南》維鵲有巢,維鳩居之。 《禮·禮運》先王未有宮室,冬則居營窟,夏則居檜巢。 《古史考》許由夏常居巢,故號巢父。  又國名。 《周書序》巢伯來朝。 《傳》殷之諸侯。  又湖名。 《括地志》廬州巢縣有巢湖。  又樂器。 《爾雅·釋樂》大笙謂之巢。 《疏》巢,高也。言其聲高也。  又車名。 《左傳·成十六年》楚子登巢車以望晉軍。 《註》巢車,車上爲櫓。  又姓。 《廣韻》有巢氏之後。 《史記·三皇紀》有巢氏,有天下者之號。  又菜名。 《陸龜蒙詩序》蜀疏有兩巢,大巢卽豌豆之不實者,小巢生稻畦中。一曰野蠶豆。  又《廣韻》士稍切,音㑿。棧閣也。  又《集韻》莊交切,音𥊌。大笙也。  又《韻會》子小切《正韻》子了切,𠀤音勦。國名。  又叶牀魚切,音鋤。 《崔駰·反都賦》大漢之初,雍土是居。京平之世,鴝鵒來巢。  又叶鋤尤切,音愁。 《宋玉·高唐賦》王雎鸝黃,正冥楚鳩。姊歸思婦,垂雞高巢。